小学班会 / 爱国教育 / 光荣的少先队 / 编号:24290685

2025年秋季学期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稿:让红领巾闪光,让每一颗童心发光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11-10 科目:小学班会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活动,辅导员,红领巾,温度,点灯人,少先队
预览图 12
小学班会 小学班会
(课件网) 让红领巾闪光 让每一颗童心发光 2025年秋季少先队辅导员经验交流 汇报人:X老师 时间:2025年11月 目 录 从“管理者”到“点灯人”———重构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用“项目化思维”设计活动———让活动有主题、有温度、有生长 让“红领巾课堂”真正活起来———从“讲授”到“生成”的转变 以“少年主场”理念培养干部———让孩子自我教育、管理、服务 以“融”为核,让少先队走进课堂与生活———让德育不孤立,课程更有魂 从“活动留痕”到“品牌留名” ———让记录成为文化的延伸 以“心”为本,做一名有温度的辅导员———每一次对话、眼神,都是教育 从“管理者”到“点灯人” ———重构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从“管理者”到“点灯人”———重构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当我第一次接任少先队辅导员时, 我以为这是一份“事务性工作”: 开会、升旗、办活动、写总结。 但这几年下来,我越来越清楚: 辅导员不仅是组织者,更是一个“点灯人”———为每一颗童心点亮方向,为每一条成长的路注入温度。 02 我发现了 “红领巾的力量” 这个学期,我提出了一个目标: 让红领巾“活”在孩子们的心里! 我从三个细微行动开始: 从“管理者”到“点灯人”———重构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晨会融入 每天晨会前3分钟播放一段“红领巾微时光”视频,内容是孩子们自己录制的小采访、小故事,主题围绕“今天我想对红领巾说”。有孩子说“红领巾像太阳,让我有力量”;有的说“我戴上它时最想帮助别人”。这些童真的话语,比任何宣讲都更打动人。 从“管理者”到“点灯人”———重构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红领巾心语墙 我在少先队活动室的一角布置了一面“红领巾心语墙”,每周更换留言卡,写下“我为班级做的一件小事”“我帮助了谁”“我坚持的一件事”。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主动分享,每周更新成了他们最期待的事。 从“管理者”到“点灯人”———重构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仪式教育 我调整了每周升旗仪式流程 ——— 让不同年级的队员轮流担任“红领巾讲述人”,讲述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小小讲台成了他们表达自豪与梦想的地方。 我在工作记录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当孩子在镜子前认真整理红领巾的那一刻,他们已在向美而行。”辅导员的教育,很多时候不是一场活动的轰动,而是一个个“温柔的种子”,慢慢在孩子心中生根。 这一连串“小而美”的行动,让我发现: 少先队工作不是额外的“加法”,而是育人过程的“融入” 从“管理者”到“点灯人”———重构辅导员的角色认同 用“项目化思维”设计活动 ———让活动有主题、有温度、有生长 用“项目化思维”设计活动———让活动有主题、有温度、有生长 保持教育温度 少先队活动最怕“空”与“散”。过去我们习惯节日一到就“办活动”,孩子热闹一阵,教育温度却转瞬即逝。 所以本学期我尝试了“项目化活动”模式——— 让每一项少先队活动都成为一次完整的学习历程。 用“项目化思维”设计活动———让活动有主题、有温度、有生长 案例一:“红色地图计划”———行走中的课堂 我们学校周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学生了解得不多。于是我策划了“红色地图计划”,让孩子在“行走中”了解历史故事。 任务 发布 小组 探访 资料 整合 展示 汇报 教育 效果 通过项目化设计,孩子从“听故事”变成了“讲故事”的人,历史不再遥远,精神不再抽象。 用“项目化思维”设计活动———让活动有主题、有温度、有生长 案例二:“绿色承诺行动”———从环保到行动 主题:“共建生态校园,我为绿意添色” 1.启动仪式上,我让孩子们亲手签下“绿色承诺卡”; 2.他们每天轮流担任“环保记录员”,拍摄校园角落的小变化; 3.每周一次“绿色发现榜”,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