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袁世凯之 死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中病逝 (图为影视图) 他死前取消帝制,却留不下完整的北洋政权 护国军刚打赢讨袁之战,却挡不住军阀拥兵自重的苗头 这位曾妄图称帝的大总统,为何在短短数月内从权力巅峰跌落?他的死亡,又为何会让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乱局?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0课 制作:黎燕琳 自掘坟墓 ———帝制复辟 一、自掘坟墓 结合教材,梳理袁世凯复辟帝制所做的准备? 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轻信了元凶袁世凯,以至铸成大错”。———《致戴德律函》(1914年8月14日) “辛亥革命所得,仅一共和之空名耳;按诸实际,民之无权,与尚未革命时相等也”。———《〈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 两则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共和制度名存实亡、民众权利未落实 对内独裁 第一步 第二步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被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一、自掘坟墓 袁世凯接受 “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行为对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造成了怎样的损害? 对外出卖国家利益 袁世凯手批“二十一条”原稿 目的: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使日本进一步扩大了在华侵略权益。 第三步 谋日本支持 涉及地区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反动本质 一、自掘坟墓 想一想:“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十一条”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为后来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同时,“二十一条”也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中国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1871-1949) 1915年5月二十一条签订现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进攻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胶州湾,占领青岛。 日本占领青岛 一、自掘坟墓 袁世凯准备登基当皇帝 袁世凯参加祭天仪式 绘制时间轴,梳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经过? 袁世凯称帝时制造的“中华帝国之玺”和“皇帝之宝”的印痕 1913年10月 1914年5月 1915年5月 1915年12月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谋日本支持 宣布恢复帝制 致命一击 ———护国战争 二、致命一击 护国战争爆发的背景? 三次 从檄文内容看,袁世凯有哪些违背民主共和的表现? 进步党成员 ①复辟帝制 ②暗杀革命元勋 ③破坏约法 ④用金钱收买舆论 时间 二、致命一击 唐继尧 蔡锷 李烈钧 “我们兴师讨袁,所争者四万万同胞之人格。我们与其同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蔡锷 “上马能武,下马能文,诚不可多得之当代儒将。”。———孙中山 “若不能迅速使中国富强,超越欧美,傲视全球列强,那枉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男儿,生不如死!”。———唐继尧 二、致命一击 蔡锷认为袁世凯称帝违背了约法,背弃了誓言,违反了民意。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讨伐袁世凯,以维护共和制度。 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国体,拉开了反袁护国战争的序幕 二、致命一击 护国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今天假若有谁还胆敢播专制主义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不问其谁,“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摧拉其根株,无所姑息,不稍优容,永绝其萌,勿使滋蔓””。———《李大钊文集》,(上卷),第4—6、175页。 李大钊认为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根本原因:违背民主共和潮流,失去社会基础 北洋军出身的将领 原因 胜利 余波难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