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专题教育 / 青少年课外素质拓展 / 国学知识 / 编号:18504246

初中语文国学知识拓展 范成大《双庙》课件(共28张PPT)+素材

日期:2025-01-02 科目:初中综合实践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孤城,诗人,障妖,犹解,两公,平地
预览图 0
(课件网) 一、谈天说地(导入古诗) 二、古诗来袭(古诗讲解) 三、深思熟虑(古诗问答) 四、古诗拓展(典故出处) 谈古论今 让我们来谈天说地,猜猜今天要学的古诗 若谷,你认识他吗? 不认识,看起来像个将军。 这可不是一般的将军。 他和许远将军都了不起啊! 古诗来袭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双庙 【宋】范成大 平地孤城寇若林, 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 谁遣神州陆地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双庙 “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即今商丘),弹尽粮绝之际仍然战斗不懈,最后壮烈殉国。 双庙 诗人只在诗中突出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的一个孤城与许许多多密如森林的顽寇这两个对峙物,便使这则爱国故事平添了一份气吞河山的悲壮。以一敌十,虽遭惨败,却正气浩然。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祲。 平地:睢suī阳之地无险可守,一马平川。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祲。 孤城:睢阳作为唐王朝捍卫江淮地区的唯 一堡垒,有“孤城”之称。 寇:指安史叛军。 若林:密密麻麻的树林,形容叛军之多。 睢阳城的孤危 两公:张巡、许远。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祲。 犹解:特别懂得捍卫江淮地区的重要性 妖祲:比喻寇乱。 障妖祲:阻止叛军的侵扰。 保住唐王朝的东南粮仓,赋税重地。 作者觉得这两位爱国名将的浩荡英气至今仍然能够阻止金兵妖气的侵入。如果说第一句诗是诗人在以古讽今,那么第二句诗便是诗人爱国情怀的直接显露。在这里,诗人对苟且偷生、忍辱求荣的南宋王朝表示了极大的轻蔑。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祲。 至第三句与第四句,则是诗人十分痛心的诘问。“大梁”,即北宋都城汴梁,喻整个宋国。“洪河”,即大河,指黄河。 “神州”,即中原。这里比喻国土沦陷。诗人问道:宋国地势险要,河山回互索带,完全可以抵御住金人的入侵,那么又是谁使国土沦丧敌手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太原告急,朝廷拒援。北宋将领五禀等人领饿兵死守孤城,城陷后投水而亡。金人从此长驱直入。这一史实与“双庙旧事”何其相似四字!诗人以旧写新,真是满怀悲怆!整个诗篇激情昂然,俨然临兵战鼓。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双庙》双意 第一层写历史,赞美了张巡等人以少量兵力挺身御敌,为国捐躯。第二层写当时,反思为什么北宋有黄河天险却让神州陆沉,谴责了宋将昏庸无能,缺少勇气与决心。 两层意思,一古一今,一弱一强,一胜一败,强烈地对比与情感冲击,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深思熟虑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不会答 双庙 【宋】范成大 平地孤城寇若林, 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 谁遣神州陆地沉 双庙 【宋】范成大 平地孤城寇若林, 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 谁遣神州陆地沉 双庙 【宋】范成大 平地孤城寇若林, 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 谁遣神州陆地沉 深究出处 有关这首诗还有哪些秘密呢 谁遣神州陆地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