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音乐故事 ———《化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也是整个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感人至深。歌曲4/4拍,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由四个乐段构成,开头有引子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重复。三段歌词的内容是梁祝爱情故事的三次陈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唱歌曲《化蝶》,感受歌曲中所体现的故事情节和所表达的细腻优美的思想感情,感受越剧曲调。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力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理解歌曲每段所表达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片段,并提问:对电影片段中哪段旋律印象最深刻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为题材所改编的电影,其中的插曲是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今天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看看它有什么魅力。 从而引入课题《化蝶》。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作者简介: 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2、歌曲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3、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 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①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②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 千古传颂。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第三次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③第一次陈述:赞美,明亮轻快第二次陈述: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同情,悲切伤感 4、结合乐谱,再次欣赏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伴奏学唱。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小声哼唱,边唱边感受音乐结构。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 4.请学生分析歌词,分析歌词共有几段 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请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并总结。(第一段惜别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第二段化蝶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第三段相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5.老师范唱,学生模仿并指导他们加入感情。 6.全体学生有感情演唱全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编创舞蹈、歌词、旋律等),提醒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