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 / 第十章 极地地区 / 极地地区 / 编号:2003416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日期:2025-05-05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地区,极地,学习,南极,北极,地理
预览图 3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 极地之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程标准分析 1.在地图上找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对应本条教学目标,结合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要求学生说出极地地区在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并加以对比区分。 2.了解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已学内容,概括处极地地区在气候、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3. 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到极地科考和保护师至关重要的,对地球和人类都是必要且必须的内容,体现人地协调观。 2.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的区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区域来现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的理解。 3.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生能够利用已学到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极地地区内容的学习。 4.学习目标叙写 (本单元仅包含一节,因此课时学习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一致。) 1.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能够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结合教材资料卡片和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料,认识到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3.结合新闻,认识到极地地区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因此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5.评价任务设计 1.以“极地之旅”的旅行前准备,了解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况;根据自然特征(气候特征)选择旅游所需物品、出发时间、旅行方式。(环节一) 2.结合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独有称号、科考选址。(环节二) 3.从国际组织、个人出发,提出保护极地地区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环节三)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旅行准备教师活动1 [导入]播放照片和视频,开启“极地之旅”。 1. 旅行准备———基本概况 展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地图,说出判别方式,同时提供表格(对比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范围 2. 旅行准备———旅行方式、时间、所需物品 ①准备的物品有哪些? ②怎么去 ③什么时候去 学生活动1 1.判别方式:海陆组成(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完成表格如下: 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内范围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 2.答案及原因 ①急救物品、厚棉衣、食物、防晒、太阳镜、手机———气候严寒,紫外线强,人迹罕至 ②飞机或轮船 ———距离生活大陆较远,海洋环绕 ③暖季的极昼时期:北极每年6月—8月,南极每年11月—次年3月 ———气候严寒活动意图说明: 以“极地之旅”引入,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也很好地诠释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环节二:极地考察教师活动2 1.目的地1:北极地区 提供图文资料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代表动物有哪些? ②观察因纽特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2.目的地2:南极地区 提供图文资料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代表动物有哪些? ②为什么南极地区拥有更为恶劣的气候环境? ③为什么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④为什么我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