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ī) 长髯(rán) 粗糙(cāo) 鬈发(quán) B.黝黑(yōu) 粗劣(liè) 滞留(zhì) 两颊(jiá) C.盎然(yàng) 蒙魅(mèi) 胆怯(qiè) 广袤(mào) D.颔首(hàn) 锃亮(zhèng) 犀利(xī) 酒肆(sì)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不起眼的小街小巷往往藏污纳垢,各类闲散人员流窜其间,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正襟危坐。 C.我省的高考课程改革的成果入木三分,其他省市的同行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非常受欢迎的学生。 3.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运用了超前夸张。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缩小夸张。 C.“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还没开,病人就好了三分”运用了扩大夸张。 D.“一日三秋”“怒发冲冠”“诚惶诚恐”“肝肠寸断”,这些成语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的“肖像画”。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5.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全面的一项是( ) A.“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理解: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法,所以“阴云才消除”“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理解:此句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利,具有深刻而准确的洞察力。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D.“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理解: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普通人一样的外表。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个举动都表示敬意。 B.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D.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 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来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