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 14 诗词三首 / 诗词三首 / 编号:23961152

九上14《诗词三首》过关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9-25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表达,李白,诗人,人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
预览图 4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九上14《诗词三首》组卷网,总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其一)》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圣”。 B.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苏轼,词作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D.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怀天下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下列关于诗题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酬”指以诗文相赠答,是唐代文人交往的常见方式。 B.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源自《周易》“乐天知命”。 C. “扬州初逢”说明此诗写于刘白二人首次见面时。 D. “见赠”的“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赠送”。 2、用诗词原句填空。 (1)与友人漫步西安古城墙,感受都市繁华,憧憬美好未来,吾辈坚信“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 (2)刘禹锡虽经巴山楚水,但他知道“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人生前景必将美好的道理。 (3)戏文“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中的“人月双清”使人想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4) 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功成名就的诗句是:_____,_____。 (5)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的诗眼为“行路难”。请仿照示例,找出表现“难”的两句诗,谈谈困境中李白的形象。 示例: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面对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下咽,可见诗人心中充满着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_____,_____”的诗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因为_____。 2.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书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 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回顾自己被贬谪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烂柯人”则突出了回归故乡后的物是人非之感。 C.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一幅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悲观失望。 D.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回应了诗题中的“酬乐天”,表示受到白居易赠诗的鼓舞,要振作精神面对未来。 2.若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看作刘禹锡人生境遇与精神世界的映照,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