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 / 六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 12 桥 / 编号:23961052

六上12《桥》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5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描写,人物,环境,情节,作用,木桥
预览图 3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六上12《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中的第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们有序转移,而他自己和儿子却不幸被洪水吞没的故事,颂扬了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这篇小说虽然篇幅较短,但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境描写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咆哮 惊慌 拥戴 呻吟 2.说说这篇小说主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老支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这篇小说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桥。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根据学生第一课时的作业反馈,选择听写其中易错词语,有利于巩固第一课时学习成果。同时,回顾小说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再次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有助于接下来的新课学习。】 二、关注环境,体会作用 1.我们知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我们不仅要聚焦人物和情节,还要关注其中的环境描写。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雨水、洪水的句子,拿笔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再想想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全班交流对雨水和洪水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相机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1)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①说明情况紧急,烘托出紧张的气氛,牵动读者的心;②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反衬出老支书勇敢无畏的形象。) (2)男女生分行朗读上面的句子。 3.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桥”。那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桥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桥的句子,拿笔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再想想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全班交流对木桥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和在文中的作用。 (相机出示句子)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1)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全班齐读上面描写木桥的句子。 5.小结:雨水、洪水和木桥,一起构成了小说的环境,既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反衬出老支书光辉的人物形象。今后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要留意其中的环境描写和它们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找句 — 品特点 — 探作用 — 朗读” 的步骤,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描写价值,加深印象。】 三、精读情节,品析人物 1.刚才我们通过分析雨水、洪水和木桥,读懂了环境描写对故事的重要作用。而情节正是展现人物形象的 “舞台”,这篇小说围绕 “山洪逃生” 展开的情节里,老支书的每一个举动都藏着他的品格。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 “△” 标出老支书在不同情节中的关键动作、语言,再想想这些情节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2.全班交流情节与人物表现,教师引导结合具体语句谈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