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高考专区 / 教材梳理(一轮) /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编号:21255733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 复习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10-31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民族,抗日,抗战,中共,日本,团结
预览图 5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1.1929~1931年,日本外贸缩减50%,工业产值下降67.5%,失业人数达到300万。这引起了日本社会动荡,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和工人运动不断。为此,日本( ) A.发动侵华战争转嫁国内矛盾 B.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C.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略方针 D.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1932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 ) 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 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3.1931—1932年的日记显示,战败下野的冯玉祥几乎每天都在阅读革命书籍,包括《资本论》《俄国革命史》《苏联新经济政策》《苏联实行五年计划情形》等。在1933年察哈尔抗日活动中,冯玉祥联合中共组织抗日联军,同时与南京政府、广东胡汉民、广西李宗仁、山西阎锡山以及西北军旧部宋哲元、韩复榘等也保持着密切联系。冯玉祥这些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B.文化学习提高了政治觉悟 C.国际国内形势的错综复杂 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1937年7月,中共机关刊物上刊登了董必武的时事评论:“中共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固非孙中山先生所签订,而中华苏维埃的基本政策实未超过扶助农工的范围。”这一思想( ) A.折射出民主革命纲领的调整 B.意在重塑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C.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5.1937年7月31日,《盛京日报》(日本舆论宣传工具)宣称,“今日外蒙与新疆,悉为苏俄所掩有……现在苏俄虽困于内江,其赤化世界之雄图未曾放弃”,认为中国联苏容共,向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求援,反而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这一言论意在( ) A.抨击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 B.掩盖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C.揭露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 D.控诉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6.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成后宣传内容的指示》,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之复兴,日本帝国主义之打倒,将于今后的两党团结与全国团结得到基础。”这一指示( )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抗日正面战场的全面开展 C.显示了国共两党抗战的决心和毅力 D.体现了共产党对局势的正确认识 7.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参政员提出《拥护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案》,提案第一条即为“蒋委员长为领导抗战建国的民族领袖,国民政府为领导抗战建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我全国军民一致信任和拥护。”这能够说明( ) A.国共双方为团结抗战加强合作 B.国民参政会保障了抗战的胜利 C.国共两党采用党内合作的方式 D.国共两党的政治方针完全一致 8.卢沟桥事变后,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指出:“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1938年10月,他在《论新阶段》中指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与外援的配合,主要的是和先进国家与全世界广大人民反法西斯运动之将来的配合。”这一认识是基于( ) A.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西方国家放弃了绥靖政策 C.中国抗战时局的变化 D.美英盟军开辟太平洋战场 9.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D.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