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地理笔记(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1、交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①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②掌握运输方式的一板规律: 运输方式 规律 公路运输 鲜活食物要求速度快,且距离近 水路、铁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经过河流或海洋选择水路,不经过选择铁路) 航空运输 贵重、急需物资且量不大 4、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5、我国的铁路运输网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6、铁路干线主要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包兰线 7、陇海—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7、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项目 所在省(区) 交汇的铁路 北京 北京 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 成都 四川 宝成、成昆 徐州 江苏 京沪、陇海 株洲 湖南 京广、浙赣、湘黔 兰州 甘肃 包兰、兰新、陇海、兰青 杭州 浙江 沪杭、浙赣 郑州 河南 陇海、京广 8、选择运输方式 ①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②货运: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农业 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五部门。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 ①东西差异: 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地区 农业 自然环境 东西差异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东部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 东北、西南、东南 林业 湿润半湿润(山区) 沿海 海洋渔业 海洋地区 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淡水渔业 河流、湖泊地区 西部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②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旱地 东北:一年一熟、 小麦、甜菜、大豆、玉米 棉花、花生、温带水果 华北: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秦岭—淮河 南方 水田 长江中下游:一年两熟 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 4、我国种植业生产基本是,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油料作物:“南油北花”的分布格局。 5、新疆南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三大棉花产区。 6、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和山地,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7、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课本P96图4.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8、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条件 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条件: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9、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