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 /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编号:21335509

【任务驱动式】1.3.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初中生物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进行,观察
预览图 3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切片,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 2.通过模型建构、显微切片观察,说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说明新细胞和原细胞含有一样的遗传物质。 3.通过观察显微图片,描述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点。 4.通过分析资料,了解癌细胞特点,尝试提出癌症预防或治疗的措施或思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新细胞和原细胞含有一样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2017年两只可爱的克隆猴“中中”“华华”在我国诞生,它们是世界上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克隆的灵长类动物。“中中”“华华”的发育都始于一个人工融合细胞。 【提问】 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 人类的个体发育也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从受精卵到一个成熟个体,细胞数量从1个增加到约1014个。 【提问】 一粒玉米种子为何会生长、发育成一棵植株?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思考并回答】 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细胞的生长 1.细胞的生长 定义: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将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由小变大的过程。 【提问】 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什么? 【回答】 细胞膜。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将一块被火龙果汁染色的凉粉一分为二,可以看到总体积不变,但增加了两个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表面,即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所以细胞不能无限地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 观察细胞的分裂 【讲授】 据图可知,1个细胞可以分裂成2个,2个可以分裂成4个,进而分裂成8个、16个。我们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裂。 【任务1】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切片。 【提问】 图中哪些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最为明显的特征是_____。 【思考并回答】 图中有些细胞中能看到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这些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出现染色体。 【总结】 染色体: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组成: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寻找证据的意识。 细胞分裂的过程 【提问】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思考二者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同点。 【观察并回答】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均先进行细胞核的分裂,之后细胞质一分为二。 【提问】 回顾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过程,克隆猴与提供细胞核的猴子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体细胞为何与受精卵一样含有猴子的全套遗传物质呢? 可见生物的体细胞分裂后遗传物质会保持稳定。 展示常见动物和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提问】 为什么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要保持不变?经过细胞分裂,如何保证体细胞内的染色保持不变? 【任务2】 模型制作: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实验材料:4纸、毛根、剪刀等。 从逻辑上推理,为保证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染色体需要先进行复制,得到相同的两份,然后再平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新细胞中。 这个推理是否正确呢? 【讲授】 结合细胞分裂图,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明显,在细胞分裂的准备期间染色体会先进行复制,然后染色体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