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 编号:21417799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民族,少数民族,区域,地区,自治,我国
预览图 0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基础达标】 1.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主张。1941年,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1947年,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材料表明,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适用于各民族地区 B.继承了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 C.与历代民族政策相似 D.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基础 2.我国法律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将这一制度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3.1961年4月,西藏各地乡一级基层普选开始,百万翻身农奴开始行使从来没有过的民主权利。1965年8月,西藏乡县选举工作完成,西藏大约92%的地方建立起了以翻身农奴和奴隶为主的基层政权。这体现的原则是(   )。 A.信仰自由 B.依法治国 C.改革开放 D.人民民主 4.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机关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5.据统计,1978年至2017年,我国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累计培养了85万名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其中大多数回到家乡就业。这在客观上(   )。 A.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 B.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保护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D.消除了国内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拓展提升】 6.(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人民币背面的右上角除了汉语拼音,还有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意思都是“中国人民银行”。这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分别是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这说明人民币(   )。 A.属于政府认可的货币 B.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政策 C.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是五个民族的通用货币 7.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民族地区的人们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   )。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表所示是反映西藏自治区1959年和2018年社会发展变化的部分数据。它最能说明(   )。 时间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寿命 全区人口 1959年 1.7亿元 35.5岁 122.8万人 2018年 1477.6亿元 68.2岁 343.8万人 A.西藏自治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B.人口及寿命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D.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9.1950年,周恩来强调:“对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其他群众性的风俗习惯,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坚持不干涉的原则。”同年12月2日,政务院发布通令: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在三大节日食用的牛羊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这表明党和政府(   )。 A.重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B.推行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C.以和平方式推动移风易俗 D.尊重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 10.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宪法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 A.宪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 D.以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