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期中专区 / 七年级上册 / 编号:21503030

2024-2025年度七上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 02【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11-01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已经,文化,历史,中国,社会,会的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01 【统编版2024七上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 [测试范围:第1~10课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  ) 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粗糙的石器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头盖骨化石、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B.考古发掘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2.以下四位同学关于这三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王: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它适应了南方的气候特点 B.小李:图二是人面鱼纹陶盆,它反映了河姆渡居民的审美意识 C.小刘:图三说明当地的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小赵:三幅图片都反映了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他们主要种植水稻 3.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 A.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4.山西省陶寺村已发掘1300余座墓葬,有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彩绘龙盘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墓,死者身无长物,应是社会的平民阶层。这些现象反映出 (  ) A.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很明显 B.山西已经出现早期的国家 C.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5.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以上报纸得名有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6.《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1976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由此可知 (  ) A.《尚书》是记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B.《尚书》与青铜器利簋产生于同一时期 C.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需互补互证 D.利簋铭文提升了《尚书》记载的可信度 7.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8.【历史解释】“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C.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9.战国时,秦国工匠们充分利用自然特点,合理安排引水、泄洪、排沙、岁修等工作,使都江堰成为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一座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主要体现了 (  ) A.铁器的推广应用 B.秦国国力的强大 C.商鞅变法的影响 D.劳动人民的智慧 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适合下面所示三张图片的主题是 (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C.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D.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12.下图是小历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13.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 A.中央权力由弱变强 B.统治者权力逐渐衰落 C.地方权力不断扩大 D.等级观念逐渐消失 14.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变迁。右侧诗歌给我们讲述的史实是 (  )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修驰道 15.某校同学们在学习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最有可能听到的典故是 (  ) A.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