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实验器材时,应自上而下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C.水在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情况如乙图所示 D.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2.玻璃在熔化过程中会( )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3.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错误的是( ) A.向眼镜片上哈气,发现上面有一层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成液体 B.将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将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 D.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发现折射后的光会聚于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4.下面给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固态水银- 38.8℃;②金1064℃;③铜1083℃;④铁1535℃;⑤钨3410℃;⑥固态氧-259℃。 A.用钨制成的灯丝易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氧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5.喝开水时,怕开水烫嘴,常用口向水面吹气,使水凉下来,这是由于( ) A.向水面吹气,吹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致冷作用 B.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带走热量 C.吹出的气的温度比水低,混合后水就凉了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不久可观察到饮料瓶外壁出现小水珠。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此相同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逐渐消融 B.仲夏,地面上水很快变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的露珠 D.寒冬,树枝.上挂满的雾凇 7.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 ) A.石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墨水的汽化现象 B.公共厕所里用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可以加快地面上水的蒸发 C.天气很冷时,房间的窗户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 D.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 9.炎热的夏天,汗水淋漓,用手抹一下,就会觉得凉快些,原因是( ) A.手的温度比汗的温度低 B.抹去的汗水带走更多的热量 C.汗水抹开,有利于蒸发吸热 D.汗水抹开,阻碍了继续出汗 10.中华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与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11.如图,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沸点/oC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二、填空题 12.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下大雪过后,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和公路养护人员都会在城区主干道、高架桥路面上铲雪、撒盐,其中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 。 13.如图所示,雨雪天气中,工作人员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不仅能尽快地融雪,而且一定浓度的盐水在-20℃以下才结冰,减少了路面结冰,方便了人们出行。这一现象说明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 (选填“升高”或“降低”);太阳出来后,早晨的浓雾慢慢散去,发生的物态变化 。 14.如图所示,在试管底部放入少量的固态碘,用橡皮塞将试管口塞紧,将试管底端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底部的碘减少,同时此橡皮塞及其附近的试管壁上出现了固态的碘,逐渐增多,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