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方课程 / 可爱的四川 / 川教版 / 七至八年级 / 主题四 发展之美 / 第十二课 敢为天下先 / 编号:21602609

主题四 第12课《敢为天下先》课件+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日期:2025-04-03 科目:初中校本课程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金鱼,农民,公社,改革,新知,产量
预览图 0
(课件网) 第十二课时 敢为天下先 (川教版)七至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了解金鱼公社农业改革原因与结果,体会责任制对生产激励的重要性,认识改革如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01 02 03 04 学习向阳镇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的变革,认识行政体制改革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宁江机床厂案例,学习企业自主权扩大重要性,理解市场需求对生产驱动作用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探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立与发展,了解高科技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四川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你听说过四川“金鱼公社”“向阳公社”“宁江机床厂”开启改革先河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令川人骄傲、自豪的历史吧! 探究新知 金鱼“吃螃蟹”显改革勇气 活动一 四川省广汉县金鱼公社(今广汉市金鱼镇)是四川“吃螃蟹”第一社。1978年,广汉县率先在金鱼公社开始进行“包产到组”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当年金鱼公社粮食增产2500吨。 探究新知 金鱼“吃螃蟹”显改革勇气 活动一 金鱼公社这一标志性的事件,开启了四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并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奏响了我国改革的先声,金鱼公社也因此赢得了“改革之乡”的美誉。1979年,《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宣传了金鱼公社的试点经验。 探究新知 金鱼“吃螃蟹”显改革勇气 活动一 1978年,金鱼公社实施的“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幅度增产,带来了农业大丰收。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金鱼公社要进行农业改革? (1)提高生产效率:之前的集体农业制度没能有效激励农民增加生产,因为不管农民劳动多少,他们的收益不会有太大变化。 (2)增加农民积极性:改革目的之一是让农民根据自己的劳动直接获得收益,这样每个人都有动力去尽可能多地种植和提高作物产量。 (3)改善农民生活:通过让农民能直接从自己的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改革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标准和经济状况。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改革给金鱼公社带来了哪些好处? (1)产量显著增加:改革后,金鱼公社的粮食产量增加了2500吨,直接反映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2)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根据自己的产出获得收益,产量多的家庭或小组收入更高,促进了收入的增长。 (3)社区经济发展:随着农业产出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提升,整个社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4)激励制度效果明显:“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政策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增强了农民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读一读材料,说一说实施“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办法前后,金鱼公社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在变化: 产量增加:实施新办法后,金鱼公社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农民更积极:农民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产量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变得更加积极努力。 经济改善:整个社区的经济状况有所提升,因为农民的收入增加了。 原因: 个人责任感增强:每个组或家庭有了自己的一块土地来管理,这让他们感到自己对作物的产量直接负责。 劳动与收益直接挂钩:农民知道如果他们种得多,就可以赚得多,这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奖励机制:政策中的“超产奖励”部分特别有效,为农民提供了超出常规目标后的额外收入,促使他们增加产量。 探究新知 金鱼“吃螃蟹”显改革勇气 活动一 据统计,到1982年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