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2.下列有关声现象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B.吹笛子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在公共场合不宜高声喧哗。以下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 A.中高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 B.球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耳罩 D.剧院的墙凹凸不平 4.音乐课上,同学们高声齐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这里的“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音色美 C.频率大 D.响度大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诗句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声是由液体振动发出的 B.风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C.鸟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D.雨声是由气体振动发出的 6.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7.如图为城市道路旁常有的“禁止鸣笛”标志,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阻断噪声的传播 8.如图是2023年我校春季运动会上激烈的比赛场景,老师和同学们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展现了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的精神。下列关于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老师和同学们的声音 B.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属于噪声 C.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体育场周围种有一排排的树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小华听到室外打动心弦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便判断说:“这是小阳在唱歌。”小华的判断主要依据了乐音三要素中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10.2024年3月23日,常州市长荡湖音乐节请到了许多有名的歌手现场演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现场音响附近感觉震耳欲聋,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在现场的听众听到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实现的 D.有一位歌手演唱中飙了海豚音,这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11.一个足够长的装满水的钢管,在钢管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 A.1次 B.2次 C.3次 D.听不到声音 1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鬃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利用方式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 C.利用彩超观察胎儿的生产情况 D.利用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13.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琴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弦被拨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琴声在空间站里传播速度是3.0×108m/s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而产生的;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 体可以传声。 15.2017年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区里种植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