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中的内容。本节课的特点在于:在音乐课堂上的讲述,提倡和鼓励用音乐来了解音乐。本节课分别通过欣赏及鉴赏两首音乐学堂乐歌:《祖国歌》、《黄河》,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知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通过对作品的聆听,相互的探讨,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即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并开辟互动讨论环节,目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培养学生对音乐、对歌唱、对创作的热爱。 在教学的同时,始终贯穿聆听--实践--思考--总结的方法,旨在教会学生既会欣赏也会鉴赏。 在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的宗旨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唱主角。 二、学情分析: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制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歌曲且能够参与在其中的音乐作品。但是他们喜欢唱、听歌曲,却不能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与展示,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赏与实践,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高中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只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一环节通过聆听两首歌曲,目的在于其一是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其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运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 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创作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音乐的编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两首学堂乐歌,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知和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等以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提问、讨论、讲授、对比; 情感价值态度观:培养学生对音乐。对歌唱、对创作的热爱,以及对当时背景的了解,并激发学生通过音乐的传唱,激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学堂乐歌的背景、内容、意义的熟知; 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 六、课前准备:教案、PPT 七、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问题、图片导入): 老师:在讲新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现在所传唱的歌曲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接下来我们看一张图片,能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看第一张图片) 学生:他们在上音乐课; 学生:图片的右上角写着是村学校的幼儿园。 老师:大家说的很对!他们在上音乐课。我们再看第二张图片,看它告诉我们什么?(看第二张图片) 学生:民国时期; 学生:清朝年间; 老师:大家看的很仔细,从他们的服饰和发型,可以判断是清末民初时期,而那时候学校称为“学堂”,在学堂里的音乐课上所唱的歌曲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1、我们大家翻开课本P121,咱们大家翻译翻,看一看,你能否在书中找出什么是学堂乐歌? 学生:在当时那个时期所唱的歌; 学生: 清末民初新学堂歌唱可中所教唱的歌曲! 老师:非常对! 2、清末民初新学堂歌唱可中所教唱的歌曲!现在我们知道了它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