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皇帝的新装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重难点) 4.联系社会现实,理解童话的讽喻意义。(重点)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速读·梳理情节 任务三 品析·走进人物 任务四 探究·思想主题 任务五 品语言,明写法 注:任务三、四、五、请看第2课时 【新课导入】 《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和难忘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领略一下童话的魅力。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影响巨大。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写作背景】 这篇童话写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其它作品中也都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离奇,语言生动。 【文体知识】 童话 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乃至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拥有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它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童话的表现手法 (1)夸张。 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也是一般文学作品所常用的艺术手法,但童话作品中的夸张又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夸张。如果说幻想是童话的灵魂,那么夸张就是童话的血肉,它使童话故事更加的丰满。 (2)象征。 象征手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从而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是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结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话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3)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写得和人一样,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就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一样。 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但它并不脱离事物自身的本质属性,正是这一点使童话故事具有亦真亦假,有虚有实的特点。 【字音字形】 【多音字】 【记少余多法】“系”只在表动作“打结,扣”的意思时读( jì ),其他情况都读( xì ) 【理解词语】 根据解释选择正确的词语。 炫耀:夸耀 所炫耀的常是人、事、力量等,常带贬义色彩。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也说“无可救药”,其比喻义含贬义。 忙忙碌碌:形容急迫、繁忙的样子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含贬义,不可用于好人好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含贬义。近义词:人云亦云 勋章:授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一种表示荣誉的证章。 等级较“奖章”高,表彰授予在某方面对国家、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