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会 / 其他 / 编号:21899971

高中心育课 我的人际关系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高中班会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际关系,学生,状态,孤独,高中,我们
预览图 1
高中班会
心育课教学设计:我的人际关系靶 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靶子”比喻心,以“镖”在靶上的分布和流动来比喻每个人与别人的相处,通过“看靶”启动、“探靶”觉察、“造门”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觉察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及探究可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认识到“我的靶由我做主”并回归自己的“靶”———积极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 教学对象 分析 (一)高中生同伴交往特点 高中生的同伴交往特点为:(1)开始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2)小团体减少,个人活动能力增强。(3)由一般性的普遍交友演变为个别而深入的交友,开始好奇和摸索亲密关系的建立。(4)在择友标准上,显示出明显的成人倾向,强调志趣相投、坦诚相待、以个性、脾气、兴趣、爱好为互相接近的条件。 (二)高一适应期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处于高一适应期的学生,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校内访谈和心理辅导工作,他们人际交往的特点为:(1)已具备一定沟通技能,不难交到一般朋友;(2)渴望在短时间内发展亲密的友谊来满足情感需求;(3)处于自我探索期,在与人建立亲密友谊关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4)容易因为找不到知心朋友,或与知心朋友关系受挫而进行自我否定。 (三)高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开学30天时,在本校高一年级针对1050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对于“进入高中以来你是否交到新的朋友,是否感到孤独”的问题,26%的学生选择了“有朋友,不感觉孤独”,54%的学生选择了“有朋友,依然孤独”,12%的学生选择了“没朋友,感觉孤独”,8%的学生选择了“没朋友,不感觉孤独”。在“高一最希望在心理课堂上听到的三个内容”的题目中,82.6%的学生选择了“如何在高中交到知心朋友”。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存在困惑,而对于和他人建立亲密友谊的内容的需求。 教学目标 1. 认知层面:理解影响自己人际关系状态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了解当下四种可能的人际关系状态和发展倾向。 2. 能力层面:学会觉察当下自己人际关系的状态。 3. 情感层面:接纳当下的人际关系状态,树立积极面对人际关系变化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自己人际关系状态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 教学难点 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 教法与学法 体验活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 启动阶段———以高中人际适应期常见案例引入 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或许我们身边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位同学的状况: 不喜欢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不喜欢下晚修一个人回宿舍,聊天时,觉得身边同学的想法很幼稚,非常期待每周五下午发手机的那一刻,他们可以把第一条信息发给曾经的那些伙伴,但发现伙伴回复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为什么明明身边有很多新认识的同学或朋友,我们却依然感到孤独呢?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先探索一下初中深入高中,我们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展开阶段———引出人际关系靶的模型 生活中的靶子à人际关系靶 TA的人际关系靶上可能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教师总结:有时候,决定我们内心孤不孤独的,可能不是靶上总共有多少人,而是7环以内有没有人,有几个人。 引用调查数据:上周进行的新生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我们依然发现54%的同学“在高中有朋友,依然感觉孤独”;82%的同学在选择三项最希望心理老师帮助大家的内容中,选择了“我要如何在高中交到知心好友”。 过渡语: 7环以内的知心朋友,为什么这么难找呢? 3. 深入阶段———探究人际关系状态的深层原因 刚才看到的是平面的靶,现在来看看立体的靶。当我们从侧面靶上的每一环都变成了一堵墙。引导学生以墙的特点来类比心灵的特点(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渴望着别人接近,却又层层设防的世界),用“设门”来比喻我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