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 第二单元 / 6 / 6.2 *再别康桥 / 编号:22009338

《再别康桥 》课件 (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徐志摩,剑桥,诗人,新诗,文学,常识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徐志摩 再别 康桥 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以上两张照片是哪所大学的景色吗? 剑桥大学是万千学子向往的学术天堂,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曾有一位诗人热忱地讴歌过对剑桥的不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徐志摩的诗歌世界,欣赏这首《再别康桥》吧! 素 养 目 标 1 了解作者生平,理解“新月诗派”的艺术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 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3 探究诗中意象蕴含的情感,解读诗歌的意象美。 01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代表作《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那拉》等。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作者介绍 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充当媒人,梁启超做证婚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率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文学常识 一个世纪以前,梁启超先生发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大背景下,胡适的《尝试》、郭沫若的《女神》横空出世,新诗初登文坛,引起社会轰动。诗人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或继承或打破,或吸纳或改造,开辟出一片片不同风格流派的新诗的天地。 文学常识 【新月诗派】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粱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常识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具体而言: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题目解读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写作背景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当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 徐志摩在那里遇到了分别代表爱、自由和美的三个人———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林徽因 爱 狄更生—自由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与狄更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