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一中高2024级高一上期12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21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签字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 材料一: 观察人类行为,我们常可以看到人类并不是为行为而行为,为活动而活动的,行为或是活动都是手段,是有所为而为的。不但你自己可以默察自己,一举一动,都有个目的,要吃饭才拿起筷子来,要肚子饿了才吃饭……总是有个“要”在领导自己的活动;你也可问别人:“为什么你来呢?有什么事么?”我们也总可以从这问题上得到别人对于他们的行为的解释。于是我们说人类行为是有动机的。 说人类行为有动机的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就不这样做,也就是所谓意志;一是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欲望。欲望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就是上面所说要这样要那样的“要”。这个“要”是先于行为的,要得了,也就是欲望满足了,我们会因之觉得愉快,欲望不满足,要而得不到,周身不舒服。在英文里欲望和要都是want,同时want也作缺乏解。缺乏不只是一种状态的描写,而是含有动的意思,这里有股劲,由不舒服而引起的劲,他推动了人类机体有所动作,这个劲也被称作“紧张状态”,表示这状态是不能持久,必须发泄的,发泄而成行为,获得满足。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那就是人类行为的过程。 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当然,人类行为不都是这样具有目的性,无意识的行为还是有很多的。其实人类行为的目的论缺陷已经在学界被指出了。不错,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富有思维和理性,理性指导下的行为具有了目的性。然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在解释行为时把人类理性的作用夸大了,成了泛目的化,将目的注入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在费孝通写作《乡土中国》的年代,行为主义正在盛行,对理性和目的论的反思在中国学界还没有得到注意。 费孝通指出欲望是取舍的根据,因为“欲望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就像上面所说要这样那样的‘要’”。这是个心理学词汇,当然也是我们日常的用语,而且这“欲望”时刻不离我们。人一旦无欲望,要么与上帝同在了,要么与佛一体了,总之已经不是人了。这个“要”,这个“欲望”引导着人的行为,得到满足了就愉快,得不到就不舒服。 费孝通先生通过比较分析中文“要”和英文“want”,给出了一个过程公式“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但并不是事实上都这样发生的。欲望也有可能得不到满足,有些欲望还必须抑制,不然这个世界会很混乱。 (摘编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孝通认为,行为或是活动都是手段,人类总是有所为而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 B.“欲望”时刻不离我们。在英文里“欲望”和“要”都是want,want也作“缺乏”解。“缺乏”内含着不舒服而引起的劲,即“紧张状态”。 C.“欲望一紧张一动作一满足一愉快,那就是人类行为的过程”,可见,“欲望”是人类行为的依据,人类应该依着欲望做事。 D.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富有思维和理性,因此人的一切行为都有目的。这种“泛目的化”的观点,是现代科学夸大人类理性作用产生的。 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①段末句“于是我们说人类行为是有动机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