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四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21 古诗三首 / 出塞 / 编号:22089470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出塞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小学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明月,边塞,秦时,龙城,汉时,万里长征
预览图 9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课件网) 出 塞 [唐]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背景资料 边塞诗 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内容写成的诗。诗中的主要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羌笛、胡雁、夕阳、大漠、长河、胡天、明月等。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塞 秦 征 我会写 (边塞) (秦朝) (长征) sài 出塞 jiàng 飞将 下面这些容易读错的字音,你能读正确吗? 将领 qín 秦时明月 zhēng 长征 塞 sài 赛 下半部分是“贝”。 下半部分是“土”。三横距离要均匀,前两横长短相同,第三横最长。 易写错 将 jiànɡ jiānɡ 将士 将要 将领 将来 泛指军官 就要;快要 多音字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感知 读清字音 读准节奏 sài qín zhēnɡ jiànɡ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还】回家。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北部。 出塞 指边塞、关塞。 唐代诗人用《塞上》《塞下》《出塞》《入塞》等乐府旧题为诗者甚多,内容大多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战斗、生活。 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边关? 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 戍守边关的将士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不能。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朝。 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汉朝。 边关。 汉 没有回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时,为什么要提到明月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清冷孤寂 思乡之情 当皎洁的月光照在古老的边塞,照在边疆的将士和家乡的亲人身上,他们会想到些什么呢?试着讨论交流。 月亮 思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古代:人们盼望戍边的战士平安归来 现代:边防战士在亲人的思念中戍守边疆 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 你是如何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 这句话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看似说的是两件事,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明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汉,而是说明月是秦汉时代的,边关也是秦汉时代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令,使。 龙城飞将 △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借“飞将军”李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龙城飞将 李广(抗击匈奴、杀敌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 课文解读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他将门出身,善骑射,历任7个郡的太守。其平吴楚之乱,名声显扬;抗击匈奴,使匈奴数年不敢侵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