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 一、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是数学广角———优化中的一课,通过古代故事的分析,渗透博弈论的全局观与取舍策略,在对抗竞争中寻求最优对策,渗透“运筹优化”思想。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对数学的新认识:数学绝不仅仅是计算,数学也能优化对策。 二、学情分析 田忌赛马的故事脍炙人口,学生对孙膑的取胜策略比较清楚,没有新奇感。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会三个元素的排列问题,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有序地排列出田忌六种出马顺序。对于可能性,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小部分学生能主动想到用分数来表示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田忌赛马取胜的过程,积极探索最优对策。 2.感受统筹优化的思想,体会策略的重要性,能运用对策解决生活问题。 3.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田忌取胜策略。 教学难点:从不同情境中体会以弱胜强策略的唯一性。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围绕着“优化思想”,贯穿三大任务,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最优策略。从由学生熟悉的“田忌赛马”入手研究对策问题,设置“实力排序”、“探究策略”、“再次赛马”三个环节。学生从定性分析转变为比较数的大小的定量刻画马的实力强弱。基于此,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赛马策略,探寻这唯一策略背后的优化思想。最后,学生在再次赛马的想象中,让双方“博弈”起来,体验不同情况下田忌获胜的可能性,从而反复体会以弱胜强策略的唯一性,补足以弱胜强策略的前提。这样的设计让田忌赛马更富有数学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表征、探究、想象,一步步走进深度学习。 六、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回顾故事 师:你们都清楚田忌赛马的故事了吗?谁能说一说这两轮比赛的情况? 评价:第一个勇敢发言的小姑娘/小伙子,讲得不错。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用表格来记录这两轮比赛的情况。借助表格,谁再来回顾一遍? 师:同意吗?看来大家都非常了解比赛情况。我们今天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田忌赛马。板书:田忌赛马 [设计意图]回顾田忌赛马比赛情况,并为后续比较排序作铺垫。 (二)定量刻画,探究对策 1.理清问题条件 (1)排序 师:齐王和田忌各自都有3匹马,一共有几匹马?我们先来研究这6匹马的实力谁强谁弱。谁声音响亮,来读任务要求: 1.根据比赛情况,按实力由强到弱给齐王、田忌6匹马排排序 (提示:6匹马用数学符号(字母或数字)来表示) 2.先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再四人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提醒下排序时可以用大于号连接,写在学习单的第一大题。 师:我收集了同学们的作品。 预设1:A>B>C>D>E>F或A>a>B>b>C>c 师:谁看懂了吗? 师:他是用不同字母来表示这六匹马的。这个排序对吗? 师:那他是怎么根据比赛排出这个顺序? 师:你根据第一轮知道了同等级的马都是齐王的厉害。那B>C、D>E,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根据最后一次比赛的结果。 师:看来田忌的马还是比齐王低一等级的马强。 预设2:序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副作品,瞧,他又用什么表示这六匹马的呢? 预设:序号 师:看来不仅用字母,也可以用数字编号。 预设3:9>8>7>6>5>4(标出) 师:第三幅作品也是用数字表示的。你能看明白吗,请这位小作者上来介绍下他的想法。 师:谁听明白了吗?(那这个数字和马的实力强弱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小朋友很有想法。他是用数字的大小排序来表示马的实力强弱,数字越大,实力越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