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七单元 / 15 我与地坛(节选) / 编号:22238115

15《我与地坛》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2-02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史铁生,地坛,残疾,形容,2010年,他的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 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 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 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哈姆雷特》 导 入 我与地坛 史铁生 1.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2.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 能 力 。 3.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 养成珍惜自己眼前的拥有,学习体谅父母进而宽容待人的健康生活观。 学习目标 轮椅上的硬汉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 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 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 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 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 >2010年,史铁生已经和尿毒症抗争了12个年头。 12月30日下午,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送往北京 朝阳医院,后转至宣武医院,又转至武警总医 院。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史铁生停止了 心跳呼吸。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在另一 人的身体里苏醒。他的大脑和脊椎,也按照他 的遗愿,捐献给了医学院做研究。 > 残疾只是一个象征,每个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 残疾,所谓的残疾就是人的有限性。总有些事 情是你力所不能及的,那就相当于你的残疾。 ———史铁生 史铁生 : 我四肢健全时, 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 瘫痪后, --<我与地坛> 站在死处,看生命开出一朵繁花 轮椅上的硬汉 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代表作 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 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 《务虚 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 品 ” 。 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 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和咏叹。史铁生的所有作 品,包括散文、小说,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 解 读 ”。 代表作 地 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 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 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 坛。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 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 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 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 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生亭、斋宫、神库等 古建筑 。 史铁生不幸下肢瘫痪,他曾一度精神几近崩溃, 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下,他来到了地坛。残垣断 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感让史铁生充分感受到时间 永恒的力量,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宇宙的浩渺 和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人遭遇的无常和偶然,它 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从反面让一个不 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自救。 地坛对史铁生来说,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 地坛成为他精神栖居的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支撑 自己生命的人生哲学。在这种情况下,史铁生写了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 ·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历尽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 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了某种切身感受。 成语积累 · 亘古不变:从古到今从未变过,形容空间或时间上连续不断。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前后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联 系 我与母亲 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 地坛是虚化了的永恒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