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繁华之地,城镇兴盛。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且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是( ) A.苏州 B.南京 C.西安 D.北京 2.目前,该地区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 ) A.成渝城市群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C.长江中游城市群 D.中原城市群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上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的超大城市 B.位于江海交汇之地 C.濒临南海 D.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4.近年来,上海有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 A.辐射带动的作用 B.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 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 D.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5.连接南京与上海、上海与杭州的铁路干线分别是( )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沪线、京九线 C.京九线、京广线 D.京沪线、沪杭线 6.实现“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 A.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B.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C.经济的快速发展 D.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长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此回答7~8题。 7.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胜地是( ) A.江苏苏州 B.江苏周庄 C.浙江乌镇 D.浙江杭州 8.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是( ) ①昆曲文化 ②丝绸文化 ③“二人转”文化 ④茶文化 ⑤赛马、射箭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便利条件有( ) ①平原广阔,气候适宜 ②经济发展快,科技力量雄厚 ③矿产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发展快 ④国家政策支持及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计算机软件基地,选择厂址时应优先考虑 ( ) ①临近原料产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区域景观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油菜田景观常见于以下地区中的( )。 A.云贵高原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12.该区域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农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夏季温和少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 小华的家乡冬季温暖,夏季炎热,1月平均气温在3℃左右。1998年,小华的爸爸承包了5公顷耕地,到2019年,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小华爸爸承包的土地可能位于( )。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14.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地形因素 C.气候条件 D.人口增长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第15题。 15.下列有关甲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濒临渤海与黄海 B.有京杭运河、京沪铁路穿过 C.沿海工业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地区 D.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甘蔗、玉米、花生等 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不包括( )。 A.交通便利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素质高 D.矿产资源丰富 1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 18.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与此问题成因无关的是( )。 A.上游毁林开荒 B.中游围湖造田 C.中下游酸雨污染 D.夏季降水集中 19.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不相关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