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六单元 / 任务一 阅读与探讨 / 23 “蛟龙”探海 / 编号:22366663

23 ”蛟龙“探海 教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蛟龙,课文,明确,蛟龙号,精神,深海
预览图 1
初中语文
23 “蛟龙”探海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2.查阅相关资料,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识有关“蛟龙”探海的内容,了解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探讨课文体现的科学精神,理解体会这些科学精神的内涵。 重点: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2.查阅相关资料,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识有关“蛟龙”探海的内容,了解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探讨课文体现的科学精神,理解体会这些科学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如今,随着中国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上天入海”早已成为现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12年那次“蛟龙”入海“神舟”上天的动人场景吧! 二、作者简介 许晨,1955年生,山东德州人。代表作《第四极一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三、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序章《人类的极地探索》(作家-出卷网-、青岛-出卷网-2016年版)。有改动。题目为编者所加。本文记述的是“蛟龙号”于2012年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执行的7000米级海试任务。 四、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蛟龙(jiāo) 瞩目(zhǔ) 憧憬(chōnɡ) 宏图(hónɡ) 蹒跚(pán) 踌躇满志(chóu) 蓦然(mò) 淋漓尽致(lí) 矗立(chù) 波澜起伏(lán) 2.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简要介绍人类对深海的探索以及20世纪的深海探测现状。 第二部分(第3—7段):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的海域、当天的天气以及成功下潜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8—15段):介绍“蛟龙号”海试团队奔赴海试海域并成功坐底7020米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6—21段):“神舟”与“蛟龙”通话,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二)问题探究 1.第1段中“无不绘声绘色地展现了那个充满无穷奥秘的世界,将人类对于深邃海底的兴趣和探求欲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紧承首句,列举古今中外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写人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为后文写“蛟龙”探海营造出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背景。 2.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为什么是“亲近”的? 明确:“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是从空间上的距离来说的,而“亲近”是从情感上的距离来说的。“蛟龙号”海试团队渴望快点到达那片遥远的海域,去实现“蛟龙号”冲击深潜7000米的入海奇迹,所以对于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的海试地点,在情感上他们是亲近的。 3.第14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紧张有序”的。 明确:抓住“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现场指挥部的情况来表现“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各种数据”从视觉上来写,“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从听觉上来写,说明水下任务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4.文中最后一段中的“好啊”,有什么样的独特效果? 明确:“好啊”,既是感叹“神舟”与“蛟龙”奇迹般的海空连线,互致祝福;又是感叹我们中国在一天之内诞生了“神舟”上天、“蛟龙”入海两项奇迹,表现出华夏儿女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5.中国载人深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你觉得中国“蛟龙号”能实现成功坐底7020米的因素有哪些? 明确:①技术上的创新。②有专业、自信的海试团队。 (三)品析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进行简单的赏析。 1.于是,当历史老人脚步蹒跚地走到了20世纪,深达1000米、3000米、6000米的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 明确:用具体数字和国家,交代20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