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一单元 / 1 邓稼先 / 编号:22944302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1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0
第一单元 群星闪耀 1 邓稼先 【经典永流传】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书】 【微赏】现常用来比喻那些辛苦劳动且无私奉献的人,讴歌那些具有牺牲奉献精神、高尚品格的人。 一课一赏·奉献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宰割(zǎi)   选聘(pìn)     鲜为人知(xiǎn) 助记 燕然(yān)    殷红(yān) 助记   至死不懈(xiè) 挚友(zhì)   彷徨(pánɡ)  家喻户晓(xiǎo)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xūn)”,他是当之无愧(kuì)的。 助记 串句知音   1.虽然一些革命烈士的事迹鲜(xiǎn)为人知,但是他们用鲜(xiān)血和生命谱写出的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永不消逝!   2.老张家境殷(yīn)实,那清一色殷(yā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 2.明字形 diàn(奠)基    yáo(谣)言   zhòu(昼)夜 chóu(筹)划   kūn(昆)仑   jū(鞠)躬尽瘁 妇rú(孺)皆知 辨析1  热泪满kuànɡ(眶) 青海、新疆,神mì(秘)的古罗布pō(泊),马革ɡuǒ(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sònɡ(诵)的《吊古战场文》。 辨析1 细辨相貌记得牢 儒:人字旁,指儒家,旧泛指读书人。 孺:子字旁,指小孩子。 3.晓词义 (1)彷徨 辨析2: 徘徊不前的样子。比喻犹疑不决 。 (2)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 (3)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4) 当之无愧 :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 (5)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 。 (6) 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7)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8) 妇孺皆知 :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形容事情散播得非常广,大家都知道。 辨析2 彷徨·犹豫  ———彷徨”侧重于心里迷茫。例如:母爱是一丝花香,让你的心情即使在彷徨的时刻也能感受到舒畅。  ———犹豫”侧重于迟疑,难以做决定。例如:他对去爬泰山一事犹豫不决。 4.记常识   本文作者 杨振宁 是邓稼先的好友。为了缅怀好友,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 传记 (文体)。 纪实性 是该文体的基本特征。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引用作用]“我不能走”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后面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后面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2.[语句赏析]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答:示例:作者运用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四个例子,说明旧中国是怎样“任人宰割”的,列举百年屈辱史作为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语言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表现力强。  【难点突破】  [写作手法]全文有六个小标题,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 答: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