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 编号:22376523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共31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02-23 科目:高中思想政治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法治,法律,我国,法系,历史,时期
预览图 12
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
(课件网) 单元逻辑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根本保证 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单元逻辑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是什么 怎么做 怎么做 水 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 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 獬豸,一种神兽,能辩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请出来 “法”字表意———公平公正 獬豸(xie zhi)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74-80,找到以下问题: 一.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P74 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P75 三.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 P76-P77 1.产生 2.本质 3.决定因素 4.类型①②③④ 5.基本特征①②③ 6.职能①② 四.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②③P77-P78 一、法律的基本知识: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3.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古代: 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近代: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属于上层建筑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对社会绝大多数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基础上 人治 区分“人治、法治、法制”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强调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 法治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静态意义的词,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 法制 基础、前提 立足点、归宿 注:国家有法制不一定实行法治 ①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②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③唐朝时期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 ④近代时期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⑤新时代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P79) 意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中华法系的含义 中华法系的含义 4、我国近代法律的探索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5、启示是: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法治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成文法 ②宋明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 ③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 ④唐朝时形成的民事法典是《唐律疏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