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数学 课题: 最小公倍数 教 学 目 标 1. 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2.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建立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环节设计 方法和手段 引 入 写出2和5的倍数。 2的倍数有:2,4,6,8,10,… 5的倍数有:5,10,15,20,25,…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利用复习引入,让学生写出2和5的倍数,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来学习新知。 教 学 过 程 1. 出示例1。 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先找出4的倍数,再找出6的倍数,然后找出它们公有的倍数……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 6的倍数:6,12,18,24,30,36,42… 4和6公有的倍数:12,24,36… 其中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分组探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抓住重点来教学。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的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教学环节设计 方法和手段 教 学 过 程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8页下面的做一做,师生共同评析。 2.教学例2: 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采用列表的方法,将6和8的倍数分别列成图表,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6和8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①6(或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6=2×3;8=2×2×2 ②6和8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2×2) (4)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下面的做一做,师生共同评析。 3.巩固练习:练习十七第1、4题 4.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用列举的方法、用列表的方法、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多种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很快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讨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找具体的数验证说明:如48÷24=2 72÷24=3 96÷24=4等 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两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让学生复习旧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的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都由学生探索得出。开放了学生的思路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 教学中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