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小条码大身手》教学设计 课题 小条码大身手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认识识别商品编码和条形码的重要性,理解其在产品管理、销售和物流中的作用,提高对条形码信息安全的认识。计算思维:能使用算法和逻辑分析条形码的生成与验证过程,以提高解码和分析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条形码及相关编码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商品管理与创新项目中。信息社会责任:理解商品编码和条形码使用中的法律和伦理责任,包括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认识条形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商品的编码。2、熟悉认识条形码。 教学难点 1、如何制作条形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条形码?条形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图书上有条形码,饮料瓶、药瓶上都有条形码,快递单上也有条形码。观看教学视频《你了解条形码吗?》。体验探索周末,昕昕和妈妈去超市购买了衣服、牛奶、洗衣液等商品。结账时,收银员用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每件商品的条形码,显示屏上就显示出商品的具体信息,方便又快捷。1、条形码无处不在,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条形码。超市:零食袋、牛奶盒、玩具包装 书本:课本封底、图书馆借书贴纸 生活用品:药盒、快递单、新衣服吊牌2、收集身边的各种商品条形码,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黑白条纹+底部数字,数字都是13位,条纹越密的地方数字越小。不同点:开头数字不同 , 条纹长短不一 ,大部分是黑白,有的带彩色。 学习新知引入,观看教学视频。说一说 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增强课堂互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结合真实情境,了解条形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商品的编码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身份证号码,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也有自己的编码。商品条形码下方的一串数字,就是商品的编码。商品成千上万且在全球流通,如何确保每种商品的编码是唯一的?显然,编码时需要采用统一的编码规则。比较常见的商品编码由13位数字组成,如下图所示。国内的厂商识别代码一般为7~10位,具体位数由最前面的三位数字(即前缀码)来决定。例如,前缀码为690或691时,厂商识别代码是前7位:前缀码为692~695时,厂商识别代码是前8位;前缀码为697时,厂商识别代码是前9位。探究实践分析收集到的商品编码,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二、认识条形码手工输入商品编码既麻烦又容易出错。为了让编码更容易被机器识别,人们用一组宽度不等的“条”(黑条)和“空”(白条)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表示相应的数字或字母,这就是条形码。使用条形码扫描器可以快速识别条形码。识别时需要经历扫描和解码两个过程:先扫描条形码,然后根据编码规则,将条形码转化成对应的数字或字母。除了商品编码,超市收银员是如何知道商品的名称、生产厂商、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呢?商品进入超市仓库时,工作人员通过条形码扫描器将商品编码传输到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输入商品的详细信息。收银员使用的条形码扫描器通过数据线或无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顾客结账时,收银员逐一扫描每件商品,条形码扫描器识别商品条形码后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商品编号查找商品的详细信息并显示出来,同时自动计算商品总金额。扫描条形码能快速、准确地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处理,操作简单且高效。条形码被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图书管理、物流配送等行业。三、课堂练习完成PPT20页———22页课堂作业。四、拓展延伸1、条形码是如何被识别的?条形码通常由黑色条纹(条)和白色条纹(空)组成,这主要是由其物理特性决定的:白色物体会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