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24 唐诗三首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编号:22664620

24唐诗三首 第二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同步练习)(无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千里,莺啼,绿映,加点,怒号, 江南春
预览图 1
初中语文
24唐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风怒号 挂罥 沉塘坳 倚杖 . . . . 俄顷 布衾 大庇 突兀 . .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②卷我屋上三重茅 . . . . . ③忍能对面为盗贼 ④归来倚杖自叹息 . . . . ⑤俄顷风定云墨色 ⑥秋天漠漠向昏黑 . . . . . (3)默写。 ①茅飞渡江洒江郊 , , 。 ② ,娇儿恶卧踏里裂。 ③床头屋漏无干处 , 。 ,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 ! 。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 , ! (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 歌 ,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 ,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 ,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D. 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 ,意境深远。 (1)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诗歌四个小节的意思。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 ,句式错落有致 ,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4)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 ,你是如何理解的 (5)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中的 “ 丧乱 ” 是指什么 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6)你是怎样理解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这句话的 基础知识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 ②下者飘转沉塘坳 . . . ③公然抱茅入竹去 . . ④忍能对面为盗贼 . . ⑤秋天漠漠向昏黑 . . ⑥长夜沾湿何由彻 . . . 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⑧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 (2)翻译句子。 ①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②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3)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 ) ②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 ) ③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 ) ④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 ⑤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 ) 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 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列两则诗话 ,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一则 ①杜牧之作《 赤壁》 诗云 :“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 谓赤壁不能纵火 ,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 。 孙氏霸业 , 系此一战 。 社稷存亡 ,生灵涂炭都不问 ,只恐 捉了二乔 ,可见措大(指士人) 不识好恶 。 ( 许觊《 彦周诗话》 ) ②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 赤壁》 诗 ,社稷存亡都不问 ,只恐捉了二乔 ,是措大不识好恶 。 夫诗人之词 微以婉 ,不同论言直遂也 。 牧之之意 ,正谓幸而成功 ,几乎家国不保 ,彦周未免错会 。 (何文焕《 历代诗话考索》 ) 第二则 ①唐诗绝句 ,今本多误字 ,试举一二 。 如杜牧之《 江南春》 云 ,“ 十里莺啼绿映红 ” ,今本误作 “ 千里 ” 。 若 依俗本 ,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 ,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 ,则莺啼绿红之景 ,村郭、楼台、僧寺、酒旗 皆在其中矣 。 (杨慎《 升庵诗话》 卷八) ②“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杜牧《 江南春》 诗也 。 升 庵(杨慎的号)谓 “ 千 ” 应作 “ 十 ” ,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 ,何所云 “ 莺啼绿映红 ” 耶 余谓即作十里 , 亦未 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 题云《 江南春》 ,江南方千里 ,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 ,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 ,四百八十 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 此诗之意 ,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 ,故总而命曰《 江南春》 ,诗家善立题者也 。 (何文焕《 历代诗话考索》 )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折戟( )沉沙 ②社稷( )存亡 ③彦周诮( )杜牧 ④升庵( ) (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