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唐诗三首 第三课时 (教学《 卖炭翁》 ) (1)下列对 卖炭翁 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 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 D.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公然掠夺的面目 。 (2)下列对 卖炭翁 一诗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 从题下自注 “ 苦宫市也 ”,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 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 刻画了受压迫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卖炭翁 形象 。 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 则运用说明 的表达方式,全诗笔法简洁, 富有表现力 。 (3)下列对 卖炭翁 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卖炭翁 一诗揭露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B. “ 把 ” “ 称 ” “ 叱 ” “ 牵 ” 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 。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 ” 中的 “ 文书 ” 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太监手里却有 “ 文书 ” 和 “ 敕 ”, 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 D. “ 牛困人饥日已高 ” 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 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1)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中的 “ 辗 ” 有什么表达效果 (2) “ 翩翩两骑来是谁 ” 中的 “ 翩翩 ” 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3) “ 宫使驱将惜不得 ” 中的 “ 惜不得 ” 展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基础知识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体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 B.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突显了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 C. 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 D. 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 (2)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 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 1 (3) 卖炭翁 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拓展提升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4)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 “ 照 ” 而说 “ 铺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试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最后两句 。 (二)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 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 五兄, 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 时难年荒世业① 空, 弟兄羁旅② 各西东 。 田 园寥落③ 干戈④ 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⑤ 蓬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 注释】 ①世业 :世代传下的产业 。 ②羁旅:指漂泊 。 ③寥落:冷落 。 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 这里指战 争 。 ⑤九秋:秋天 。 (6)诗歌的颈联展现了哪些意象 (7)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一句除了运用对偶的手法,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全诗 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 发散思维 (8)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写下来 。 (9)展开想象对课文故事进行续写 。 从终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 又那么难行, 当 “ 市南门外泥中歇 ” 的时候, 已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