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下历史期中测试04 范围:第1-11课(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商旅往还,船乘不绝” 。唐代诗人皮日休作诗 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表明大 运河( C ) A. 推动了隋朝的对外贸易 B. 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 C. 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 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2.“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 不特泯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 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B ) A. 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 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 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 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3.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 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A ) A. 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C. 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 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4.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表所示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 证唐朝( A ) 敦煌莫高窟第445 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图片史料 三彩釉陶载乐 骆驼 实物史料 (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 行(行业),四面立邸(货 栈),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 市……店肆如东市,浮寄流寓 (流动人口),不可胜计。 ———摘编自王孝通《中国商业 史》 文献史料 A. 社会经济繁荣 B. 民族关系和睦 C. 社会风气开放 D. 文学艺术灿烂 5.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军人跋扈,是紊乱政治的根本,而 亦是引起外患的原因。唐玄宗后期的一场兵变使唐室不能复振。”这场 “兵变”( C ) A. 使唐朝国库空虚 B. 引发了黄巢起义 C. 使唐朝由盛转衰 D. 造成了唐朝灭亡 6.右图描绘的是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禄 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惑君心”的诗句也透露出这种 舞蹈在当时的风靡。材料可以反映唐朝( C ) A. 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B. 民族交往十分密切 C. 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D. 国势开始由盛转衰 7.《宋史》记载:“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 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这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 是( D ) A. 无为而治 B. 藩镇割据 C. 封闭自守 D. 崇文抑武 8.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 场流入辽国,影响了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出榷场的设 置( C ) A. 主要服务于辽国的文化需求 B. 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C. 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D. 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9.宋徽宗在其名作《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中写道:“凭寄离恨重重, 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宋徽 宗“北行”的原因是( B ) A. 澶渊之盟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元灭南宋 10.“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 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由此 可见行省制度( A ) A.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地方与中央抗衡 C. 导致地方机构过多,效率低 D. 造成相权威胁皇权 1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 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注:吐蕃)之地, 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C ) A. 理藩院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行中书省 12.元朝时,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人等杂居相处。来自 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 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这表明( B ) A. 元朝民族政策开放 B. 人口流动促进民族交融 C. 元朝民族关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