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中考专区 / 模拟试题 / 编号:22686620

安徽省2025年中考历史信息必刷卷02(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5-04-10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历史,中国,变化,中考,古代史,世界
预览图 0
安徽省2025年中考历史信息必刷卷02 考情速递 中考·新动向: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分布大致为:中国古代史占4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7%,世界古代史约占6%,世界近现代史17%。从考点分布、分值占比及分值变化情况分析,中国史版块分值较大,尤其突显中国古代史的考查,体现了历史学科彰显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自信是强国基石也是全民共识,因此在2025年安徽中考历史中将会继续加大中国古代史考查分量,相应地会降低世界古代史考查。 中考·新考法/新情境:主题式探究:围绕某一历史主题,提供多则材料(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历史学习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命题·大预测:试题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试题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迄今为止,随葬品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些考古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经处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下列两幅地图的变迁反映了当时( ) A.民族交融的深化 B.经济重心的转移 C.政权并立的延续 D.华夏正统的沦丧 3.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51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000余个非遗项目。下列哪一项历史遗迹与洛阳无关( ) A.黄帝陵 B.白马寺 C.龙门石窟 D.大运河 4.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 5.下表中的史实表明当时( ) 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对比表 时期 职位 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其他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官僚机构的膨胀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官员素质的提高 6.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日军占领旅顺后,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D.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7.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较1894年之前工业投资总额扩张了近8倍。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 B.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8.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9.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10.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以下四幅图片最能体现( )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