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下科学第三章1-2节培优练习卷 一、选择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用作航标灯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的特性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 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氧气B.收集氧气C.氧气验满D.性质检验 3.如图装置可用作收集各种气体。若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通入,则下列气体可用该装置收集的是①;②;③(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B.C. D. 5.下列图像符合描述情况的是( )。 A.①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表示:a、b中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a中有催化剂,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④表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6.火折子是一种古代的点火神器。其材料一般用粗糙的土制纸加棉花,卷成紧密的纸卷装入竹筒内,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的亮点,盖上盖子,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折子的制作材料必须是可燃物B.竹筒盖上开有小孔,不能完全密封 C.燃着后一吹即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取出后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7.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烹煮时,锅底应处于柴火的外焰处B.木柴燃烧时,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燃烧更旺 C.浇水熄灭火堆的原理是降低了木柴的着火点D.点火前应将周围的枯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 8.科学老师衣演了一项“绝技”———掌心火焰。老师先将手充分浸湿,再用手捞出充有丁烷气体的肥皂泡,点燃后产生大量火焰但手不受伤。已知丁烷的着火点为28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烷充入肥皂泡后,其着火点降低B.掌心着火是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C.手表面水分蒸发,吸收丁烷燃烧释放的热量 D.肥皂泡中丁烷量较少,燃烧释放的热量较少 9.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在科学上成立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是氧化物 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0.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能燃烧的是( ) A.甲红磷 B.甲白磷 C.乙红磷 D.乙白磷 1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小嘉先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80℃的热水,然后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热水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温度 B.两只试管中加满水,实验也一样会成功 C.现象①②说明燃烧的条件是需要助燃剂 D.现象②③说明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 12.很多科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水的作用 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硫 提供所需的温度,隔绝空气 溶解铁丝燃烧后的生成物 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 A.A B.B C.C D.D 13.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