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 编号:22688148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分层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4-10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自成,李自成,起义,建立,排除,明朝
预览图 0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基础巩固】 1.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他的主要事迹不包括( ) A.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B.建立“大齐”政权 C.推翻明朝的统治 D.抗击清军入关 【答案】B 【详解】(1)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 年, 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 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 276 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大齐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建立的政权。故B符合题意;A、C和D均与李自成的事迹有关,排除。故选B。 2.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帝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答案】D 【详解】由题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帝”并结合所学可知,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推进女真族的封建化,D项正确;阿骨打建立金政权,排除A项;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B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排除C项。故选D项。 3.由下表信息可知,唐朝与明朝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是( ) 时间 社会现象 唐代后期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明代中后期 皇帝多沉迷享乐、大臣结党营私、宦官专权 A.地方割据 B.财政困难 C.政治腐败 D.外来侵略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边疆形势日益紧张”“皇帝多沉迷享乐、大臣结党营私、宦官专权”可知,唐朝与明朝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是政治腐败,C项正确;地方割据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与明朝走向灭亡无关,排除A项;财政困难和外来侵略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D项。故选C项。 4.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的功能之一。从隋末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共同原因中说明了统治者( ) A.应以君为本,加强专制 B.需严厉控制,坚决镇压 C.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D.当吸取教训,强化军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以史为鉴”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的残暴统治,营建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朝未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土地兼并严重,陕西连年大旱,最终导致李自成起义的爆发。故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暴统治,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因此统治者应以此为鉴,吸取教训,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C项正确;三个起义给后世的教训是应该以民为本,而不是以君为本,加强专制,排除A项;需严厉控制,坚决镇压、强化军队会加剧农民起义的爆发,不是从起义爆发的原因得到的借鉴,排除BD项。故选C项。 5.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人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金,C项正确;成吉思汗统一的是蒙古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