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新教材·核心素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史事,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认识到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知道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等基本史事。了解明清易代的基本线索。(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结合本课内容思考,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是什么?起义结果如何?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张居正改革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 清军入关 失败 壮大 【相关史事】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主要有以浙党为首的五党集团和东林党之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的局面。 ———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帝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宦官 中央 权倾朝野,专权跋扈 大臣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8,结合材料思考中央腐败对地方统治有何影响? 地方 官员贪赃枉法,盘剥百姓。 在明代中期的嘉靖时,通行的社会准则就已经是:“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 ———《明史·杨廷和传》 明末,一名四川官员上奏说:“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天下之势,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流离转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 ———《明史》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地方 土地兼并 张居正改革 导致 加速 中央 朝政腐败 财政危机 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流民遍野 社会动荡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8,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内容。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结果 万历初年(明神宗) 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12岁考中秀才 16岁中举人 23岁中进士 后官至内阁首辅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十年内海寓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什么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 实施的效果如何? 明朝国力得到很大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家国情怀】通过无锡东林书院可以感受到当时士人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关注现实生活,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目标导学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陕北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史料实证】当时的农民生活状况如何? 臣乡延安府(陕北),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