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期末专区 / 高一上学期 / 编号:22688473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0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战斗,答案,选项,文本,长辈,社交
预览图 5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C。微信圈层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圈子中心“己”的实力,而 非血缘、地缘圈层,C选项错误。 2. 答案:A。微信圈层并非界限分明,而是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A 选项错误。 3. 答案: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的是个人品德 修养,与材料二微信圈层以“己”为中心向外拓展社交圈子的观点无 关。A 选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了趣缘等形成社交圈子;C 选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理解为以“己”为 中心推及他人的关系拓展;D选项“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体现了从个人到家庭、国家的关系扩展,都与材料 二观点相关。 4.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国社会关系比作水的波纹, 把抽象的社会结构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差序格局”以“己” 为中心、向外扩展且逐渐变薄的特点。②这种隐喻手法,使表达含蓄 委婉,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性, 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符合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章 “好就好在隐喻上”的观点 。 5. 答案:①从社会关系变化角度看,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亲属关 系紧密,长辈习惯以传统方式关心晚辈;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大,年 轻人进入城市,亲属关系弱化,社交关系更多基于趣缘和业缘,对长 辈这种传统关心方式不适应。②从社交模式转变角度讲,互联网普及 后,人际交往模式改变,年轻人更倾向于线上社交,在现实中与长辈 交流减少,被长辈认为是“城市冷漠”;长辈不理解这种新社交模式, 仍以旧有观念看待年轻人的沉默。③从价值观念差异角度分析,不同 社会阶层的人关注点和价值观不同。长辈受传统观念影响,重视家族 亲情交流;年轻人在城市生活,更关注个人发展和自我空间,对长辈 的热情询问会觉得是“瞎打听”。 (二)现代文阅读 6. 答案:D。A 选项,文本二开篇环境描写未营造大战在即的紧张氛 围;B 选项,李云龙自嘲体现的是天气寒冷,而非英勇无畏;C选项, 赵刚的视角是侧面塑造战士们的英雄群像,并非正面。 7. 答案:B。赵刚虽第一次经历白刃战感到震惊,但他拎着驳壳枪冲 出去,也体现了他的勇敢,不能说他懦弱,他身上也体现了亮剑精神。 8. 答案: 示例一:赞同李云龙的观点:①从战斗精神层面看,李云龙认为白刃 战有其规矩,不让开枪是为了维护部队拼刺刀的荣誉,这体现了一种 敢于正面与敌人较量的战斗精神,能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展现中国军 人的勇气和实力。②从长远影响角度考虑,李云龙注重部队在当地的 声誉,不让鬼子笑话,这有助于树立部队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为今后 开展工作、扩大影响力奠定基础。 示例二:赞同赵刚的观点:①从战斗实际情况出发,当时战斗形势紧 迫,开枪打死敌人能快速结束战斗,减少我方伤亡,更符合战斗的实 际需求。②从战争目的角度分析,战争的目的是取得胜利,在这种情 况下,不必拘泥于白刃战的规矩,应灵活运用战术,以最小的代价换 取最大的胜利成果。 9. 答案: 叙事视角不同:文本一以李云龙、赵刚等多个人物视角展开,全面展 现战斗过程;文本二则以“我”的视角叙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 所感展开故事,使故事更具亲切感和真实感。 战斗场景描写不同:文本一着重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如白刃战中刺 刀相交、喊杀声等,突出战斗的血腥与残酷;文本二则较少直接描写 战斗,主要通过包扎所等场景侧面反映战争。 主题表达侧重点不同:文本一主要彰显“亮剑精神”,突出八路军战 士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精神品质;文本二则围绕军民鱼水情,以百 合花被子为线索,展现战争中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 答案: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