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章 北方地区 / 本章复习与测试 / 编号:22689153

第六章北方地区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6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3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黑土地 黄土地 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 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 范围:北方地区包括黑、吉、辽、京、津、冀、鲁、豫、陕(秦)和晋的全部或大部分,陇(甘)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 2.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 形 地形区 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高原 黄土高原 山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3.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气 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0 ℃ 最热月平均气温 >20 ℃ 温度带 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还有一小部分属于寒温带 降 水 年平均降水量 大部分地区在400~800毫米 干湿地区 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东北地区东部有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区,黄土高原有一小部分属于半干旱区 降水季节分配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 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4. 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二、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 发展条件 2. 主要农业区 主要农业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粮食作物 春小麦、玉米 冬小麦、玉米 冬小麦、谷子 主要经济作物 大豆、甜菜等 棉花、花生等 棉花 特产或水果 人参、鹿茸、貂皮 苹果、柿子、葡萄 苹果、柿子等 3. 主要气象灾害———春旱 (1) 发生的范围: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2) 产生的原因 ① 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量大,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 ② 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3) 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 东北三省的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 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地形地势: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周围高、中间低,西、北、东三面都分布着高大山脉,呈马蹄形分布。 (2) 主要河流:① 中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② 中俄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 3.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冷湿 (1) 气候特征及成因: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 (2) 气候的差异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原因: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湿润气流受山地阻挡)。 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 “北大荒”: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曾经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2.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1) 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项 目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① 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② 东北三省靠近冬季风源地,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地形 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水源 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土壤 黑土广布 市场 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交通 铁路密布,水陆交通便利 科技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政策 国家政策支持 (2) 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3) 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 “北大仓”变成了“北大荒”: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其中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