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模拟测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问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器并不多,主要是供王公贵族使用的礼器、兵器等,而出土的 极大数量的同时期的陶器和石制骨制工具,主要是日常的生活用具。这可用于说明,二里头 文化时期 A.手工业生产具有等级差异 B.陶器和石骨制工具更符合民众的审美 C.青铜器铸造技术尚未成熟 D.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发展水平较低 &汉景帝在七国之乱后颁布的《左官律》规定,凡未经中央任命而私自到诸侯国任职的官吏,均 被视为“左官”;左官犯罪时处罚加重,且左官及其后代不得在中央任职,以示贬抑。该律令颁 行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依法治国理念 B.削弱诸侯势力根基 C.规范官员任命程序 D.提高官员政治素养 3.陕西历史博物馆保存的630余幅唐墓壁画中,有懿德太子墓中的“阙楼图”“仪仗图”,章怀太 子墓中的“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以及永泰公主基中的“宫女图”,等等。这些唐墓 壁画展现出唐代 A.市民文化蓬勃兴起 B.贵族生活奢靡且等级森严 C.社会的多元与开放 D.绘画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化 4.元朝时,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处理庶政的主要官员“每日圆坐商议词讼,理会公事”,俗称 “圆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达成某种定议。“圆议”的推行 A.有利于防范腐败 B.实现了科学决策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体现了分权色彩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5.明清时期,杂字书成为社会上流行较广的民间知识读物。它与传统的蒙学教材不同,缺少抽 象的道德说教,内容涵盖农事建筑、五谷花木、鸟兽百艺等百科知识;语言上也抛弃了艰涩难 懂的文言文,而采用民间流行口语。明清杂字书的流行体现了 A.文化环境的自由宽松 B.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社会阶层流动的增强 D.学术文化重心的下移 6.晚清时期,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在《山西票商成败记》中记述他与平遥蔚字五联号 负责人蔚泰厚总经理毛鸿瀚的争论(见表1)。这反映出,当时 表1 票号“非改组(为)银行,无以收权利平等之效”。“现在国家庶政维新,我等一意守旧,恐亦 李宏龄 非自全之道,不待智者而知之也” 各地票号近年欠账亏损甚多,经营状况不佳,眼下只求确保平安,缓两三年待元气恢复,再 毛鸿翰 提合组银行之议 A山西的票号已陷人全面的经营困境 B.票号经营者对时局变化的认识存在差异 C.清末“新政”推动了传统金融业转型 山.票号改组为银行是挽救危机的正确出路 7.1919年底,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广州、长沙的一些进步青年开展工读互助主义的实 验活动,按照“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组织互助社,希望实现“平和 的经济革命”。这类组织 A.顺应了时代变革的客观需求 B.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张 C.反映了改良主义的政治诉求 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8.20世纪20年代,中国手织棉布技术得到改进.多地都在试制多锭纺车,实现了牵伸加捻的自 动控制,与卷、绕同时进行。一人可以看管几十个纺锭。过去落后的低级产品逐渐被淘汰,过 去浮华的高级产品逐步萎缩或转化为工艺品。由此可见,当时 A.传统手工业大都采用先进的机器生产 B.技术创新使民族工业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