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 本章复习与测试 / 编号:22790484

 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提优(一)第五单元第一章1、2、3节(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

日期:2025-04-19 科目:初中生物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动物,身体,下列,软体,运动,无脊椎动物
预览图 3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
5.1 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提优(一) 考试范围:第五单元第一章(1,2,3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桃花水母被称为“活化石”,生长于温带淡水中,有很多触手。桃花水母的结构简单,身体呈辐射对称,食物由口吞入,消化不了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桃花水母应该属于 (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软体动物 2.下列活动中,最可能感染血吸虫的是 (  ) A.在有钉螺的水田中劳作 B.食用煮熟的钉螺 C.食用煮熟的鱼片 D.生食水果蔬菜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B.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两者间的胶状物质构成 C.涡虫具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D.多数扁形动物运动器官发达,生殖器官退化 4.珊瑚礁生态系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珊瑚礁的“建筑师”是珊瑚虫。珊瑚虫的体表生活着虫黄藻,它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当温度升高时,虫黄藻会逃逸,导致珊瑚虫群体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珊瑚虫通过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B.珊瑚虫是生活在海洋里的腔肠动物 C.珊瑚虫与虫黄藻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 D.气候变暖可能会阻碍珊瑚礁的形成 5.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其原因是 (  ) A.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B.使运动更加灵活 C.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运动 6.蚯蚓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  ) A.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B.不能呼吸 C.血液循环不通畅 D.蚯蚓营穴居生活,怕干燥 7.酷爱吃生鱼片或饮用生水的人,容易被华枝睾吸虫和蛔虫等感染。这两种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消化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D.有口无肛门 8.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9.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95% B.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5% C.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10.下列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归类中,不正确的是 (  ) A.蜗牛———软体动物 B.蛔虫———线形动物 C.猪肉绦虫———腔肠动物 D.七星瓢虫———节肢动物 1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环节动物比线形动物更高等,主要体现在 (  ) A.有口有肛门 B.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C.身体分节 D.能够自由生活 12.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螅依靠体壁内的肌肉实现“翻筋斗”运动 B.绦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C.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及刚毛的配合缓慢地蠕动 D.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很大 1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很多软体动物可供食用,因此软体动物对人类都是有益无害的 B.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体外都有坚硬的贝壳保护 C.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 D.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14.河蚌、蜗牛和乌贼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鳃呼吸 D.都生活在水中 15.下列关于蝗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蝗虫属于昆虫,因此不是节肢动物 B.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捕捉它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蝗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D.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器官不是肺,而是开口于腹部的气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 16.(10分)“蚯蚓,中药称地龙,性寒味咸。”下列是“观察蚯蚓”实验的内容,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时要注意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判断其身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