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信息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主题 “筑牢信息安全防线,争做网络时代卫士” 二、适用年级 初中全年级 三、活动时长 1课时(45分钟) 四、设计理念 以中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薄弱、易受网络威胁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信息泄露、网络诈骗、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风险。引导学生掌握信息安全防护的实用技能,培养理性上网、规范用网的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五、活动背景分析 (一)学情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网络使用的高频阶段,普遍拥有智能手机、社交账号,对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应用依赖度高。但他们缺乏信息安全专业知识,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容易因好奇心、贪小便宜心理或防范意识薄弱陷入信息安全陷阱。同时,部分学生存在随意分享个人信息、盲目跟风传播网络信息等行为,对信息泄露的危害认识不足。 (二)现实需求 根据学校前期调查数据显示:78%的学生曾在非官方渠道填写过个人信息(如生日、家庭住址);42%的学生收到过不明来源的链接或二维码;31%的学生曾遭遇过网络诈骗类信息(如虚假中奖、兼职刷单)。此外,中学生因信息泄露导致的骚扰电话、社交账号被盗、个人隐私曝光等事件时有发生,加强信息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六、活动目标设定 (一)认知目标 1. 了解信息安全涵盖的范围,包括个人信息、网络隐私、网络诈骗防范等内容。 2. 明确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形式,如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等。 3. 理解信息安全对个人生活、学习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如设置强密码、谨慎使用公共网络等。 2. 学会识别网络诈骗、虚假信息的技巧,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3. 能够运用正确方式应对信息安全威胁,如及时删除可疑信息、向家长或老师求助等。 (三)情感目标 1. 增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2. 培养理性上网、文明用网的习惯,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环境。 3. 提升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减少恐慌和焦虑情绪。 七、活动准备 (一)物资准备 1. 制作信息安全案例卡片(纸质),包含真实或改编的案例,如“虚假中奖诈骗”“个人信息泄露导致骚扰”“网络谣言传播”等,每个案例后设置思考问题。 2. 准备“信息安全知识问答”卡片,正面为问题,背面为答案,内容涵盖密码设置、社交软件安全、网络购物安全等方面。 3. 彩色卡纸、马克笔、剪刀等工具,用于制作“信息安全警示标语”。 4. 模拟网络场景道具:纸质手机模型、银行卡模型、身份证模型、带有虚假链接的纸条等。 5. “信息安全承诺书”纸质版,内容包括承诺保护个人信息、不传播虚假信息、文明上网等条款。 (二)环境布置 1. 将教室桌椅摆放成小组讨论形式,每组5 - 6人,方便互动交流。 2. 在黑板上绘制主题标题“筑牢信息安全防线,争做网络时代卫士”,并绘制网络安全相关的简笔画,如盾牌、锁、计算机等。 3. 在教室四周张贴信息安全宣传标语(提前手写或打印),如“信息如宝,妥善保管”“网络有风险,点击需谨慎”等,营造活动氛围。 八、活动流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教师手持纸质手机模型和带有虚假链接的纸条,模拟场景:“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中了10万元大奖,只要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就能领奖。你们觉得老师应该怎么做?” 2. 随机邀请3 - 4名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活动主题:“在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如何保障信息安全,避免陷入陷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认识信息安全(8分钟) 1. 发放信息安全案例卡片,每个小组2 - 3个案例。案例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