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 编号:22891917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2025高考物理《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学案(PDF版)

日期:2025-05-03 科目:高中物理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物体,惯性,运动,牛顿,实验,定律
预览图 0
商来中学笔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核心素养展示 课程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解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 1.知道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 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会解释与惯性相关的现象 核心素养养成 》】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两个重要内涵 (1)该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 名师点拨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须有 的作用。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 完整理解: ②惯性与惯性系 对于惯性,具体来说:物体总保持外力改变 ①建立:牛顿第一 1.惯性 前一瞬间的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定律不能用实险直接证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状态或 状态的 明,它是在可靠的经验 事实(历经亚里士多 性质 德、加利略.笛卡尔各 (2)量度: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 量度, 大的物体 种观点、的更改和完善) 惯性大, 小的物体惯性小.惯性大小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 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逻 辑推理得出的结论. 态等其他因素 关 ②条件:物体不受 (3)惯性的表现形式 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 ①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 零,”不受外力”是理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想环境下的条件,”所 受合外力为零·是实际 ②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 惯性大,物 环境下的条件. 体运动状态 改变;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 改变 ③结论:物体总保 2.惯性系: 在其中有效的参考系.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1)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惯性系 静止状态· (2)牛顿力学在惯性系中成立. 这样就说明,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 特殊情况. 064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目核心素养提升 学习要点1伽利略理想实验 例1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 名师点拨 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甲、图乙分 一→加利略的理想实殓 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 不是真实实脸,无法在实 脸室里完成 法正确的是 1.理想实验的局 限性 ”理想实殓”在自 然科学理论研究中有着 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 猃方法也有一定的局 A.图甲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 限性. 完成 (1)”理想实验”只 不过是一种逻辑推理的 B.图甲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 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很 力来维持 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 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 C.图乙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 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做匀变速运动 (2)由”理想实验 D.图乙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 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 由观察和实验结果来 间测量更容易 检验. 解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实际是不存在的,故实验不可能实 2.加利略的思想方 际完成,故A错误;图乙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 法与章义 (1)伽利略用”实验 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你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 +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 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 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 (2)第一次确定了物 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 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 基础地位. 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 (3)揭示了力不是组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