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 哈姆莱特 学习目标 1.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提高赏析人物的能力,提高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4.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生存还是毁灭 To be or not to be 任务一:识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雨果称他为“戏剧界的神人”,本 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 他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作者简介 传奇剧时期。 主要宣扬仁爱、宽恕与和解,代表作是《暴风雨》。 晚期创作阶段 (1608—1612) 悲剧时期。 作品主要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及道德堕落,表现出作家对社会及人性透彻深入的了解。 中期创作阶段 (1601—1607) 历史剧、喜剧时期。 剧作整体基调昂扬,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 早期创作阶段 (1590—1600)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喜剧 《麦克白》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理查三世》 历史剧 《亨利四世》 《仲夏夜之梦》 四大喜剧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皆大欢喜》 莎翁代表作 《哈姆莱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Hamlet 《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Othello 《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King Lear 《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Macbeth 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1 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2 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 3 莎翁悲剧特点 背景探寻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思想文化上的运动。 因为它打着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所以历史上称它为“文艺复兴”。其实它并不是复兴古代文化,而是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影响甚远。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抨击封建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一切,提倡“人性”“人道”以及“人权”,主张个性解放和自由,形成人文主义的世界观。 莎士比亚出生在1564年,逝世于1616年,在此期间正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因此,从莎士比亚众多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力。时值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异常混乱和无法遏制的贪欲。 作品简介 《哈姆莱特》别名《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