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为了抢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受垄断资产阶级支配的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广袤的亚洲、非洲及星罗棋布的太平洋岛屿,则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这一现象( ) A.说明资本原始积累已经完成 B.推动了全球化分工的发展 C.反映了先进生产方式的普及 D.加剧了世界的危机与冲突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 ) A.集团对抗助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 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 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3.1906年,德国“施里芬计划”最终完成,其核心思想是速决战。该计划为了保证西线右翼兵力,把防御东普鲁士的德军降到最低的限度,只留10个不满员的师。该计划制定是基于( ) A.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愿望十分强烈 B.英国奉行欧洲均势拒绝援法 C.东线在战争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D.对俄国作战能力的忽视和低估 4.《世界:一部历史》中认为,“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随着大战持续进行,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 ) A.与西欧国家经济利益趋同 B.永远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C.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战 D.谋求匹配经济实力的国际地位 5.在巴黎和会上,围绕着不同的议题,列强之间不断改变着排列组合,既勾结又争夺。列宁讥讽地说:“他们像野兽一样彼此斗来斗去,互相撕咬。”这说明( ) A.世界和平成为主流 B.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C.美苏矛盾成为焦点 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6.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建立国际联盟,提出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经过英法等国的努力,国际联盟于1920年正式成立。国际联盟能够成立主要缘于( ) A.历史发展的必然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 C.英法等国的努力 D.美国的积极倡导 7.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向它发起挑战,并最终超过了它;苏俄也徐徐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这反映出( )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B.俄国世界霸权的确立 C.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D.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8.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但是,列宁于1915年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观点。列宁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 A.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变化 B.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 9.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上说:“在十月的时候,我们恰好碰上了这样一个时机,俄国革命恰好碰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列宁所说的“幸运时机”是指(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西方帝国主义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潭 C.俄国国内相对和平 D.布尔什维克党成了执政党 10.“祖国的命运,一旦全然交托给贫苦的普罗大众,哪怕敌人再强悍,也终将被赶走。”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德意志统一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11.列宁曾指出,“直接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制度原则,必然“遭遇重重困境,很难实现”。为此进行的政策调整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允许私营企业发展 D.开展农业集体化 12.苏联在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以后,几乎所有农业生产产量均低于1928年时的水平,只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