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三校联考 高 一 历 史 本试卷共 8页, 36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3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 4300-4000年。城内有多处墓地,其中大型墓葬往 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但是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长江流域盛产陶器具 B.社会的阶级分化明显 C.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 D.养蚕缫丝技术的成熟 2 .汉武帝在位 50多年,用人不拘一格,“ 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他共任命丞相、 御史大夫 29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 ) A.百家争鸣局面仍在延续 B.现实统治需要影响治国理念 C.中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D.察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3 .许倬云在《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书中说:“ 三国时代,蜀汉尽力开发了 羌地和南中;东吴则在华中和东南地区,收罗山区的山越、宗部,既是扩张兵员,也是扩大 税基;魏晋则在北方,开拓东北和北方的资源和人力。” 该学者意在说明三国时期( ) A.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B.政权割据是其特点 C.注重区域开发治理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 .两税法实施以前,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 6000万上升到盛唐时的约7400万;两税 法实施后,北宋时的人口已上升到 1亿多。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A.增加了政府收入 B.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 5 .宋朝《三字经》《小学》等蒙学教材多采用韵语的形式编写,以三字、四字或五字为一句, 注重通过故事性叙述,使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熏陶。这体现了理学( ) A.正统化 B.哲学化 C.体系化 D.通俗化 6 .下表是明清时期,地方志记载的黔东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据此可知,当时 黔东北地区( ) 发展状况 出处 营销各地的经济作物产品有十多种,主要有桐油、菜油、茶油等商品。 《铜仁府志》 远销外地的中药材主要有吴茱萸、五倍子,冻绿皮等,矿产商品以朱砂 和水银为大宗。 《石阡县志》 务川有砂坑(即朱砂)之利,商贾辐辏,人多殷富。 《思南府志》 府县属地“ 土产寥寥,惟桐油、柏油、山漆及务川之朱砂水银可以行远 ”。 皆由各商收购以去。 《思南府志》 A.专业生产区域形成 B.社会商品化程度提高 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7 .1895年 4月底,《申报》刊文 “ 谋富谋强议战议守,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 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中日)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 ……苟非振 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该文旨在( ) A.强调师夷长技的必要 B.反思洋务运动的举措 C.宣扬反清革命的思想 D.拥护维新变法的诏令 8 .如下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广告语反映了当时( ) 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 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 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 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 学生所穿的靴鞋,买于陈嘉庚公司。 (陈嘉庚是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 先生闻言大欢喜,更望诸生都如此。 诸生一一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 A.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B.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C.实业救国已成为了社会共识 D.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9 .1919年 3月, 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 平民教育讲演团” , 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 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 五四运动后, 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 与工人 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 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 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 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10 .1942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