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2024) / 九年级下册(2024) /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 第4节 物质的溶解性 / 编号:22987385

第7章  第4节 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表格式)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1
初中化学
物质的溶解性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一、概述 新课标提倡在化学课堂中创设情境与任务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在真实情境与任务驱动中,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能初步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形成一定的证据推理和模型建构能力。本节课包含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以及相互转化三方面的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驱动,猜想讨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抽象的概念,掌握“画图”、“识图”、“析图”的学习能力,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解决本节课创设的多个问题,逐步对比、归纳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逐渐完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感受学科严谨性。 2. 通过绘图、识图和分析总结出溶液状态转化的一般方法,学会判断溶液状态和质量分数变化,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素养。 3. 在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重难点: 1.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解决本节课创设的多个问题,逐步对比、归纳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逐渐完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感受学科严谨性。 2. 通过绘图、识图和分析总结出溶液状态转化的一般方法,学会判断溶液状态和质量分数变化,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素养。 三、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电影《闪闪的红星》情节:红军受敌人围剿被困山上,物资缺乏,其中就包括食盐。山下村民都想办法为红军运盐,无奈敌人的哨口巡查越来越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英雄潘冬子和爷爷带着盐上了山…… 分析潘东子“藏盐”的方法,利用盐的溶解性 以情境贯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课:课后: 任务一:“藏盐”———认识溶解性和溶液状态问题1:什么是溶解性?问题2: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提出猜想:溶质性质、溶剂性质、温度、是否搅拌等【设计方案、实验探究1】(控制变量实验)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碘固体、高锰酸钾固体、水、无水乙醇、试管,比较溶解现象并记录【汇报成果】小组1:探究溶质性质的影响,得到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小组2:探究溶剂性质的影响,得到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问题3:物质能不能在一定量溶剂里无限制的溶解呢?【实验探究2】在10ml水中加入1.5克硝酸钾,搅拌;再加1.5克硝酸钾,搅拌。(在图中画出溶液状态并标注溶解情况)【初步归纳】根据溶液是否能够继续溶解,是———不饱和溶液”,否———饱和溶液”问题4:如何继续溶解?猜想:加水、升高温度、继续搅拌【实验探究3】将烧杯②中上层清液吸取2ml在试管中备用;(1)将烧杯②液体继续搅拌半分钟,观察现象;在烧杯②中再加入20ml水,观察现象。(2)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②,观察现象。分析:促进溶解两思路:①增加溶剂的量;②增大物质的溶解性。故温度可以影响溶解性,而搅拌和接触面积大小只影响溶解速率。讨论:对“饱和溶液”概念进行完善,增加“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问题5:溶液②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实验探究4】在实验3预留的试管中添加少量KMnO4粉末,观察现象讨论:确定饱和溶液的概念。说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潘冬子能够运输的食盐是有限的。 浏览书本,查找定义思考交流代表回答小组实验,记录现象,初步认识饱和溶液概念小组实验演示实验完善饱和溶液的概念 通过、经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师生评价、质疑批判等科学探究环节,自主归纳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控制变量的学科方法在逐步推理中加深印象 情境:已经化为盐水的食盐,潘冬子是如何重新得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