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2024) / 九年级上册(2024) / 第6章 金属资源综合利用 / 第3节 金属防护和废旧金属回收 / 编号:22987755

第6章 第3节 金属防护和废旧金属回收教学设计(表格式) 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生锈,学生,探究,金属,实验,方法
预览图 5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 (1)以铁生锈为例,了解防止铁锈蚀的常用方法;了解废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金属回收再利用的价值; (2)从辩证角度,对金属资源开发、回收等社会型科学议题展开讨论,积极参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2.教材内容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学习主题中金属与金属矿物的主题内容,加强对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物质的思路和方法的运用,加深对空气组成成分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认识,形成保护和节约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初三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化学知识和探究物质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对金属的性质和氧化铁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具有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观念。 学生第一年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同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拟人化的金属对话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运用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在进行实验探究前,需要对控制变量法进行特别介绍,加深学生对该方法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认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化学观念;根据铁生锈条件,推断并掌握防止金属锈蚀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帮助铁钉找“病因”和“治病”过程,在解决铁生锈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问题中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加强对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并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思维能力。 通过铁的锈蚀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培养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方案的能力。 通过了解废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认识铁锈对人类生活的利和弊,加深对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认识,逐步学会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四、重点难点 重点:铁生锈的条件和影响因素,铁的防锈方法 难点: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用具:探究铁生锈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试管架、未生锈的铁钉、棉花、橡胶塞、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干燥剂、氯化钠溶液、醋酸溶液)、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策略: 引起注意:提前一周放置一组铁生锈探究实验,学生根据课本表格记录实验现象;以拟人化的金属家族聊天为线索,贯穿全文,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提供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时,适当给予指导。 (3)诱发学习行为:课堂上学生分享阐述自己观察总结的实验现象。 (4)促进记忆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和总结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5)及时评价:利用随堂练习,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金属家族群聊天】铁钉描述自己的生病症状:身上起了红斑点。请小专家们为铁钉的病症做“诊断”。 思考,尝试帮助铁钉的病症做出诊断。 利用金属拟人化形象和学生熟悉的微信聊天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提问:小专家们知道铁钉同学身上的红斑点是什么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红斑点?提问: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哪些铁制品易生锈。提问:铁生锈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请同学们根据刚刚的3个猜想和以下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实验用品:试管、洁净的铁钉、橡胶塞、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棉花、干燥剂。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学生的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讲解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