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课时1 资源跨区域调配 学习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综合思维) 3.分析西气东输案例,掌握不同类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特点。(区域认知)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调配原因: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 2.调配背景 3.调配影响 4.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微思考]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能源消费和生产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总体来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资源跨区域调配能有效解决产品生产和消费空间不匹配问题。(√)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3)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出现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纠易错]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唯一途径。 提示:错误。解决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开源”和“节流”。具体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资源和跨区域调配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等。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下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人地协调观)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自然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提示:增加水量,扩大湖水面积;调节气候(缩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利于保护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综合思维)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限制(煤炭、电力、造纸等)水污染大的企业生产规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实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新设备,减少污水排放;提高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污水先处理,达标后排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沿岸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 B.我国华北地区———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我国西北地区———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③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故选C。第2题,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最有可能产生资源由②运往③的跨区域调配现象。故选D。 答案:1.C 2.D (2024·江西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二期末)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 860千米。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 ) A.贵州 B.东北地区 C.新疆 D.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4.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第3题,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距离华中地区近,且有直达的铁路交通线路,故应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D正确;贵州煤炭资源相对较少,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距离华中地区太远,因此A、B、C方案不佳,排除。故选D。第4题,北煤南运大通道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