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湘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 第二章 区域发展 /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编号:22989494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件(23张PPT)

日期:2025-05-17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大都市,理论,区域,城市,发展,增长极
预览图 9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课件网)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1.结合典例,说明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生过程。(综合思维) 2.结合典例,提出促进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综合思维) 大都市 1.同学们,请说一说中国有哪些大都市? 2.同学们,为什么以上城市可以被称为大都市? 3.这些大都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吗?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长沙、南京… 城市规模大; 人口多; 经济发达; …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京津两大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李京文,池绍杰.新时代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4):31-37. 大都市的概念 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大都市的衡量标准 人口规模: 行政等级: 城市功能: 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及其邻近地域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 大都市通常具有较高的行政等级,如许多国家的首都就是大都市 大都市一般具有较多的城市功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中心城市的作用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集聚作用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辐射作用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之一。 其主要观点如下: - 增长并不是所有地方同时出现的,而首先出现在某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 ①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是区域的组织核心;②在空间上,增长极支配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③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是区域的中心城市。 - 增长极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并能通过扩散效应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和周围腹地的发展。 增长极理论强调形成产业增长极、空间增长极两个方面的循环系统,将发展动能传递至全域,经济发展机会扩散至末梢。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点轴发展理论又称发展轴理论,是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对生长轴理论进行拓展与深化后两者结合而成,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玛利士和萨伦巴提出。 该理论强调以某一城市为发展核心,然后沿着区域发展主要轴线带动整个区域的梯度发展。在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有许多学者应用点轴理论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 该理论认为: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会形成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镇和增长轴即交通沿线,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 在此基础上,网络开发理论强调加强增长极与整个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同时,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与区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更大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过程 集聚前期 集聚后期 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 集聚受限 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